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福利探析
本文选题:魏晋南北朝 + 弱势群体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灾害频仍,民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生计更为艰难。当时统治者受儒家天人感应的天谴灾异学说等思想影响,同时秉承我国扶弱济贫的优良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采取赈恤灾民、养老恤孤、收养贫病、医治病患、抚慰残疾、社会优抚等福利保障措施,照顾幼、老、穷、贫、疾、残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相对减轻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程度,调和了统治者和底层民众的关系。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Wei , Jin ,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 the war was constantly and the disaster frequency still , the people ' s productive lives were greatly affected , especially the livelihood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of the society was more difficult . At the same time , the ruler was influenced by the theory of natural disaster caused by the Confucian day , and took care of the daily life of special groups such as young , old , poor , poor , sick , disabled and so on .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K235;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帆;;曹魏社会保障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张敏;魏晋南朝抚恤制度述论[J];文史哲;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王竞;;王斱《四六话》与古代骈文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石亚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以曹操、诸葛亮、袁准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立驰;程立中;;简论亳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吴恩培;;从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奉祀的六朝文士看吴地文化的嬗变[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8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腊梅;;论曹操教令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苏振芳;;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模式[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学智;;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以《尚书引义·舜典》为中心[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张盈;;江总年谱[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五卷)[C];2006年
7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8 何茂活;程建功;;古汉语教材中的“繁简错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9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吕瑞;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曹宁;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D];西北大学;2011年
7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孝俊;;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刘厚琴;汉代社会保障体制及其特征[J];开封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华琴;;普遍主义福利原则的实践——英国弱势群体个人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郭书兰;史部独立与经籍分类体制的变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3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陈德弟;;谈谈魏晋南北朝的私家藏书[J];文史知识;2007年05期
5 胡军;;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发展和传统隐逸思想之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黄海艳;;生命重现与永恒的追求——论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曾祥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撰史盛行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13期
8 何潇;;魏晋南北朝妇女妆饰审美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黎子耀;;史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地位[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10 柏明;李颖科;;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艳;;分层化社会福利:稳定社会利益协调的新选择[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李兵;;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转移支付影响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鄞益奋;;论澳门特区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角色转型[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立;彭久生;;基于社会福利的VoIP管制政策分析[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戴德新;;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如何与国际社会福利事业接轨[A];2002年度医院管理学第二届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关信平;;建构统一的社会化资源分配模式:论深化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7 钟秀兰;;强化政府职能 突出养老服务 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二[C];2006年
8 纪汉霖;;用户部分多归属条件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孔祥利;贾涛;;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红;刘岩;霍斌;;弱势群体看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秦志勇;“关心弱势群体是我们政府的责任”[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何丽静;后旗加强社会福利工作惠泽弱势群体[N];通辽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卢秀丽邋黄鹏辉 张玉琴 施诗;为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N];红河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侯勇;三“变”撑起弱势群体“保护伞”[N];岳阳晚报;2011年
5 记者 麦正伟 张明海;波密县多渠道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N];西藏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敖晓妮;弱势群体生活补贴金又提高了[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7 王立新(作者单位:淮北相王府宾馆);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N];安徽经济报;2002年
8 张尚海;请关注和扶助弱势群体[N];安徽日报;2004年
9 孟华 裴闯;2003:弱势群体感受更多关爱[N];科技日报;2003年
10 秀 舟;秀洲为弱势群体开绿色通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军;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刘锦城;社会保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珂;中国经济福利的动态及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改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杨勇刚;中国农村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模式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D];南京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叶林;关于弱势群体和改善我国民工人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3 冯焱;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凡平;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博;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谢敬;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翟莹昕;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8 汪拥政;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章燕;关于草根NGO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金旺;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4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1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