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朝经筵制度
[Abstract]:The system of Jing Yan in the Song Dynasty had no political meaning. The addition of its political advisory function had a certain historical process and could not be generalized. The design idea of Jing Ya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ctually reflects the monarch's delibera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e-Qin protection system, which threatens his highest authority, that is, "not a teacher's view". Jingyan system coordinat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mperor's political status and the minister's academic status, so it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and continued for a long tim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9XJA770003)
【分类号】:K244;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邹贺;陈峰;;中国古代经筵制度沿革考论[J];求索;2009年09期
2 张邦炜;论宋代的皇权和相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辰;;政治[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梁辰;;皇统[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刘润堂;;大宋因马失天下[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8年04期
4 顾伯冲;;千年悔恨:一个不敢有敌人的王朝[J];领导文萃;2009年16期
5 李开周;;宋朝人免交房租?[J];北京纪事(纪实文摘);2008年11期
6 马雪;;话说宋朝“老榜”官[J];文史天地;2009年05期
7 冒志祥;;称谓语境阐释下的宋朝对外交往关系[J];兰台世界;2008年14期
8 孟宪玉;张利;;论张永德的军事才能及对宋朝建立的贡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林哲敏;;刍议宋朝的“三冗”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0期
10 ;宋朝 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J];科学大观园;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生;;唐令与礼的关系析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2 李久昌;;“天下之中”——中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娃;;中国古代城镇建设史上有益的借鉴——辽代中小城镇建设的人文思维[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耿天勤;;中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郑玄[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元龙;;明嘉靖皇帝朱厚q溣氡本┗始壹漓虢ㄖ㘚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刘春迎;;北宋东京三大节日及其习俗[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高春平;;明代太原的城市建设[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胡如雷;;两件敦煌出土的判牒文书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9 曹东升;;唐代的东方门户——登州[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10 张世民;;中国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杨良瑶[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秀鲁;中国历史上惟一的济南籍皇帝王莽[N];联合日报;2010年
2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官数”[N];学习时报;2005年
3 历史所 栾成显;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研究述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葛庆廷;中国古代的兵役制[N];人民代表报;2004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张晋藩;中国古代国情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闫 巍;追逐其章金银其相[N];美术报;2006年
7 何宁生;中国古代对官吏道德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4年
8 李 艳;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贵族风度[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孙林;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周英杰;鸦片与皇帝[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冒志祥;论宋朝外交文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邹贺;宋朝经筵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郝祥满;Y]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贾文龙;宋朝州级属官司法职能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10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华;论宋朝家训[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兴刚;宋朝劝农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萧宇青;明朝的经筵制度[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庆伟;明代帝王谥号研究:以太祖和武宗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富森;略论占城与宋朝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6 段惠青;宋朝贫困救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李秋华;宋朝流民问题及其社会调控[D];南昌大学;2005年
8 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张弛;论宋与高丽间的商贸往来[D];延边大学;2008年
10 隋阳;宋朝家庭身份权利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5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3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