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则雨泽奏疏浅析
[Abstract]: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hether time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grain harvest, and then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o this end, successive ruler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situation of precipitation, requiring all localities to report rain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ime, that is, the so-called "Shangyu Ze." However,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forms of the Yuze Ensemble in other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 of Yuze Ensemble in Ming Dynasty from three newly excavated documents.
【作者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九八五工程三期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RWXKZD022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YJC770028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瑾tb;清代档案中的气象资料[J];历史档案;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国凤;郝志新;郑景云;;1736年以来南京逐季降水量的重建及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2 周清波,张丕远,王铮;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3 郑景云,葛全胜,郝志新,田砚宇;1736~1999年西安与汉中地区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重建[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4 郑斯中;历史时期气候的研究方法及气候序列的建立(摘要)[J];地球科学信息;1987年06期
5 杨煜达;;清代档案中气象资料的系统偏差及检验方法研究——以云南为中心[J];历史地理;2007年00期
6 郑景云,郝志新,葛全胜;山东1736年来逐季降水重建及其初步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4期
7 穆]臣;;清代雨雪折奏制度考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11期
8 万金红;谭徐明;刘昌东;;基于清代故宫旱灾档案的中国旱灾时空格局[J];水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9 王鹏飞;;“朝鲜测雨器传自中国”辨[J];中国科技史料;1984年03期
10 杨煜达;王美苏;满志敏;;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方法的进展——以文献资料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钢;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刘敬华;近500年来黄土高原西部降水变化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及其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素兰;《康熙朝汉文xC批奏折汇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建[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伯嘉;;明末至清中叶天主教西文文献中的中国:文献分布与应用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邱进春;;明代“贡士”小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裴燕生;谈明代山东备倭都司的一组文件[J];历史档案;1985年02期
4 王兴亚;明代考试舞弊的防范及其查处[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朱庆征;;明代紫禁城的宫厕[J];紫禁城;2007年07期
6 黄阿明;;明代学者郎瑛生平与学术述略[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毛晓阳;;明代公益性助考基金述论[J];教育与考试;2010年03期
8 王红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杨万贺;;论明代朝觐考察的作用与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10 李志坚;;明代皇木采办的形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李智君;;海洋政治地理区位与清政府对澎湖厅的经略——以风灾的政府救助为中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4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5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6 霍华;精益求精御用瓷[N];中国商报;2002年
7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汪庆元;徽商典当铺会票[N];中国文物报;2002年
9 刘研;康熙爱民[N];中国档案报;2001年
10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娟;明清时期河南省级官员施政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6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8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志明;明清内阁制度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刘庆宇;明清宗室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6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4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