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赠爵制度考
[Abstract]:The giveaway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ystem of national knighthood. But there is still a difference between a giveaway and a knighthood granted to the living. Knighthood can be granted to different members of the same family at the same time, and it is not a title that can be inherited for later generations. Before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national knighthood reform, the rank of knighthood was influenced by the rank of former knighthood. However, after the reform of knighthood, the rank of knighthood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former knight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before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title, the feudal title was a virtual fief, showing complicated situation. But after the title reform, the feudal title wa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title they received before their death.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K239.21;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鹤泉;;北魏假爵制度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张小稳;;北魏赠爵制度的演进[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洁;;《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和著录上的创新[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德弟;;试论十六国北朝的官私藏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陈琳国;;休屠、屠各和刘渊族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锦贵;;中华文献资源采金矿——正史史志系列简论[J];图书与情报;2009年06期
6 冯培红;;汉宋间敦煌家族史研究回顾与述评(上)[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7 郑炳林;曹红;;汉唐间瓜州冥水流域环境演变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1年01期
8 伍媛媛;;试论《<隋书·经籍志>考证》中的“类中分类”[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02期
9 黎虎;;汉代典客、大行、鸿胪递嬗与朝会司仪[J];东岳论丛;2010年10期
10 耿振东;;“‘轻重’篇尤鄙俗”之“鄙俗”释义[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冯培红;;关于归义军节度使官制的几个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侯廷生;;冀州牧初探[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中;徐铉及其文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8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纪峗;慧皎《高僧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权;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蕾;鲜卑拓跋部政权的建立及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帅;西汉王国的傅、相制度[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彬彬;《明史·艺文志》著录《说林》等34部小说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秀峰;《汉官六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戴智恒;三国蜀汉文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海默;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D];复旦大学;2011年
8 朱梦雯;萧纲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林yN;北魏徭役考[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高国强;《狩缅纪事》校注[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维训;略谈北魏后期的实封和虚封[J];史学月刊;1984年02期
2 张维训;试论北魏的食邑制度——拓跋魏封建化的措施之一[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宝富;北朝后庭制度的两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2 刘军;;北魏护丧制度考[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直江直子 ,李凭;北魏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镇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罗嗣忠;汉族士人与北魏统一北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5 张宪华;;北魏官学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高诗敏;;评拓跋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7 任一鸣;;拓跋宏治吏策及改革集团中的君臣关系[J];晋阳学刊;1989年06期
8 高蕴华;;官虎吏狼明安在 穷奢竞靡终自亡——北魏中衰原因再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王德栋;曹金华;;北魏乳母干政的历史考察[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吉村怜,贾晓梅;飞鸟样式南朝起源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耀中;;北魏内行官试探[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郗鹏;;清代八旗官学教学活动及管理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江达煌;;邺城与北魏先公先王[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金锦子;;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7 刘驰;;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赵启汉;;孝文迁都与洛阳复兴述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9 赵启汉;曹法舜;;盛乐·平城·洛阳——北魏都城的营建与迁徙述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10 曹臣明;;北魏方山永固陵地理环境的选择与陵园制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云灏;北魏太和年间的改革[N];学习时报;2000年
2 记者 杨荣 特约记者 李建斌;大同发现北魏精美墓葬壁画[N];光明日报;2006年
3 ;挟北魏雄风 创品牌文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4 杨哲峰;北魏墓葬考古五十年[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杨哲峰;北魏宋绍祖墓的形制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1年
6 王铁;官员家庭财产登记制缘于北魏[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
7 孟巧颖;小中见大而要领毕现[N];光明日报;2008年
8 李叶花;魏书[N];今日信息报;2006年
9 记者 孟苗;北魏壁画填补汉唐考古空白[N];山西日报;2006年
10 周天;北魏战时体制中的御史中尉[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松;北魏外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大良;北魏官吏收入与监察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邬文玲;汉代赦免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志英;金元时期的转运司[D];复旦大学;2008年
8 毋有江;北魏政区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辉平;殷卜辞中商王庙主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翟桂金;北魏国家贱民阶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炳林;宋代蕃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栋培;唐代食实封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宋毅;孙权之政与吴国兴衰[D];山西大学;2007年
6 曹循;朱元璋崛起的轨迹[D];兰州大学;2008年
7 陈毅千;唐代官方救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史卫;北魏平城时代的财政[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迪宇;北魏时期北归士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建国;北魏军镇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2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4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