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大夫的忠孝观念及其行为实践

发布时间:2018-08-02 21:37
【摘要】:明代士大夫的忠孝观念,尽管所涉甚多,然究其要者,则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忠与孝的关系,即究竟是忠孝不能两全,还是忠孝可以合一;二是忠臣孝子的精神史源流,即孟子所言的大丈夫"浩然之气",与忠臣孝子之间存在着何种传承关系,以及忠臣孝子所具的侠义精神;三是忠孝的名实之辨,即从名副其实的"愚忠"实践者与名不副实的沽名钓誉者两个侧面,对忠孝观念重加论定;四是在整个明代社会变动的背景下,忠孝观念开始出现诸多的转向。从明代很多忠臣的表现来看,无不体现出一种"愚忠"。一个"愚"字,似乎证明他们的行为实践,并非出于理性的自我,而是出于外来精神压力之下的被动接受。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of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s of the Ming Dynasty, although it involves a lot of issue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that is, whether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can be integrated, or whether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can be combined; the second is the origin of the spiritual history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That is, what kind of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Mencius' great husband and loyal minister and filial son, and the chivalrous spirit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thi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ame and truth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That is, from the two sides of the practice of "foolish loyalty" and those who are not worthy of their names, the concept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should be re-determined; fourth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changes of the whole Ming Dynasty, the concept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has begun to appear many turns.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many loyal officials in Ming Dynasty, all reflect a kind of "foolish loyalty". The word "folly" seems to prove that their actions are not motivated by rational self, but by passive acceptance under external spiritual pressur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潢贵胄的心智结构:明代宗室群体心态、文化素养及价值观研究”(09BZS012),项目负责人:张明富
【分类号】: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剑峰;第一次“西学东渐”的演变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王莉;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3 秦大树;钧窑三问——论钧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5期

4 姜国钧,杜成宪;试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周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周国平;文天祥勤王幕府述论[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6 张德顺,于冠生;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转型与士大夫角色转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朱康有;宋明理学的心性修养特征[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邓锐;;春秋战国时期“侠”的政治依附性[J];江淮论坛;2006年03期

9 刘振华;泰州学派的人学启蒙思想[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戴春花;;故国悲叹 寄寓遥深——浅论蒋捷词作[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姚静;;论柳宗元的“以诗为文”——以《永州八记》为中心[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平;;近代娼妓的信仰及其神灵[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贤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叙述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叶贵良;敦煌道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邱才桢;十七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小强;王夫之非议“诗史说”原因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谢皓烨;宋元之际江西遗民词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3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4 郭艳华;论南宋遗民词的审美特质[D];宁夏大学;2003年

5 於泓枚;宋明遗民诗歌创作心理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凤翔;五代士人群体及士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晓宁;周密词创作心态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史华娜;论蒋捷及其《竹山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慧玲;论须溪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海鹏;近代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研究(1840—1920)[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凡;郑克鲁;;宋代士大夫与占梦[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陆擎宇;薛转茹;;关于元政治残暴化对明之影响的一点思考——以薄俸制和殴官现象为例[J];华夏文化;2010年04期

3 闫t,

本文编号:2160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60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