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的转换:解读庾亮从政中的社会资本利用及相关问题
[Abstract]:Yu Liang was another powerful clan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fter Wang Duan. Yu Liang was able to rise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not only because of his strong political ability and deep tradition of family learning, but also because of his emphasis on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fame. Yu had benefited greatly from it because he was good at converting social fame into political power capital. But on the other hand, too much attention to fame leads to other problem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37.2;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吴怀东;支遁与晋末玄言、山水诗之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李春青;;试论当代文论话语建构之路径、存在问题及出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罗劲;;转型期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信用的初步研究:一种基于场域视角的观点[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李济沧;;放达之风与六朝舆论[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范子烨;;东晋时期京口天师道及相关之历史问题——以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为中心[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永平;;略论谢安之“家教”[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田苗苗;大连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困境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雪;《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稼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敏;;士族兴衰与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J];历史学习;2008年09期
3 李付宝;;南朝士族家学对儒佛道文化的接受与创化[J];华章;2009年04期
4 徐国富;陈杰栋;杜茜;;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5 李磊;;试论刘宋后期皇权与士族之关系[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5期
6 石振平;;汉末魏晋时期颍川荀氏家族文化述论[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孔毅;论南朝齐梁士族对政治变局的回应[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张宏慧;魏晋南朝时期“重孝”文化心态探论[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9 王丽敏;;试论晋末刘裕与刘毅之争[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顾向明;王大建;;《颜氏家训》中南北朝士族风俗文化现象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甲才;;元·全宁路鲁王城的兴毁及其相关问题的考证与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谢宇衡;;李白家室及相关问题刍议[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4 郝亚山;姚志国;;赵都鹤壁中牟相关问题摭拾[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顺超;;《邢侯簋》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韩毅;;《北宋传法院及其译经制度》出版[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敏;;魏晋南北朝门客阶层述论——以非卑微化门客为中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次若;刘明科;;再论lg渭之会及其相关问题[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韩炳华;P国及其相关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俞光;古代温州开发 士族功不可没[N];温州日报;2010年
3 李传印;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与政治[N];光明日报;2002年
4 刘静洋 孙全;美英战俘营又有六大新发现[N];沈阳日报;2006年
5 山东莒县二中 崔维友;科举孕育盛唐气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何军锋;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考察内黄三杨庄考古发掘工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张永俊;河南省文物局、巩义市委市政府共商巩义文物保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常建华;定海战役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N];人民日报;2006年
9 何玉红 西北师范大学;宋代文武关系的多维透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雪;《颜氏家训》中的士族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汪仕辉;唐代士族家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王相飞;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艳庆;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蕊;三、四世纪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金溪;北朝文化对南朝文化的接纳与反馈[D];北京大学;2012年
8 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春雷;幕府与晋宋政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森鑫;东晋君权与强权政治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明明;北朝渤海刁氏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党恒星;东晋宗室政治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4 王春红;士族在北魏封建化进程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坤;唐代科举与名门望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西云;魏晋南朝四中郎将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铁坚;身份内婚制:王、谢士族与东晋南朝门阀政治的没落[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传武;党议缘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超;西晋前期统治的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利娜;两晋南朝婚姻状况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60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6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