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隐逸文化的特质
[Abstract]:The reclusive cultur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epitome of the hermit culture and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reclusive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sperity of recluse style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number of hermit, the influence of recluse on social ethos, the influence of recluse wind on the daily life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s, and the influence of recluse wind on critic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reclus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re: the unprecedented expansion of the academic class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enter the official 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provide a good living soil for the retreat; and th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of Pang redundancy. The system of idle officials with numerous names gave birth to seclusion, and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soil of seclusion flourish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frequent party conten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The reclusive cultur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the reclusive way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mall hidden mountain forest to the great reclusive city, the literati generally pursued the "hidden spirit", the reclusive spirit has more abundant connotation, its spiritual core is indifferent to the fame and the profit, advances and retreats the way,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is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detachment.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文学院;
【基金】:汕头大学文科基金项目“北宋隐逸诗与隐逸文化研究”(SR11006) 汕头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宋隐逸诗与隐逸文化研究”(STF13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喻学忠;晚宋士大夫隐逸之风述论——晚宋士风研究之二[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海鸥;宋代隐士隐居原因初探[J];求索;1999年04期
4 郭学信;;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瑞玲,毛安福;论宋代隐士[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10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7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喻学忠;晚宋士大夫奔竞之风述论——晚宋士风研究之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余辉;遗民意识与南宋遗民绘画[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04期
4 张玉璞;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J];孔子研究;2005年02期
5 邓乐群 ,孔恩阳;论宋明遗民的不同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喻学忠;虞集──弘才博识的元代大儒[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毅;中唐至两宋士大夫的生活艺术——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8 欧阳光;诗社与书会──元代两类知识分子群体及其价值取向的分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余愚;周敦颐宇宙图式论哲学形成的文化背景[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1期
10 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胜;;隐士和隐逸文化初探[J];晋阳学刊;2006年03期
2 陈卫斌;潘曦;;中西方隐逸文化的积极共性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蒋晓亮;;云深不知处——浅析两汉时期的隐逸文化与隐士[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杨文全;成语中的镜像——中国古代隐逸文化阐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肖玉峰;;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武洪滨;;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J];艺术广角;2010年01期
7 关黑拽;;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渗透[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3期
8 乔亮;;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岳国文;;隐逸文化与庄子哲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4期
10 刘志艳;;隐逸文化情结与中国绘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安小兰;;试论孔子的隐逸观[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阮先;;中国常德诗墙的文化背景[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德建;;明代隐逸思想的变迁[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史飞翔;;中国隐逸史述略[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5 周同;;儒家隐逸观对古典文人园林的影响[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罗时进;;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7 王跃;;寒山寺文化地理学研究[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8 刘虎;;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性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姜静楠;;论钟敬文及其隐居纪游之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代隐逸文化漫谈[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身体周刊记者 李伟;隐士的一天[N];东方早报;2011年
3 于全意 朱中民;“沙漠隐士”:蝎[N];解放军报;2002年
4 记者 罗敏 特约记者 谭薇 实习生 孙行之;文青云:内心的宁静并不如想象中容易[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吴越子;徐卓人新书《赵宦光传》品读[N];文艺报;2007年
6 张建辉;秦岭,中国隐士的天堂[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邢贲思;魏晋风尚和六朝“隐逸文化”[N];学习时报;2001年
8 李廷楷;巍巍匡庐 隐者乐土[N];九江日报;2007年
9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李芸;说“逸”[N];美术报;2011年
10 葛培岭;光彩鲜丽的学术新花[N];河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俊林;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玉峰;先秦隐逸思想及先秦两汉隐逸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祁高飞;清代杭嘉湖地区文学社群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巍;论马致远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玉洁;六朝隐士与中国山水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漆娟;论汉魏六朝隐逸诗[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振华;文人的樊篱[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杨少青;心灵的映像—隐逸文化与明代山水画风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荣;孟浩然创作和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小燕;隐逸的诗性[D];郑州大学;2007年
8 丁楹;宋遗民词的隐逸文化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美霞;王昌龄及其诗歌论稿[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迟磊;艾米莉·迪金森入世倾向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6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6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