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题材汉画与汉代民间生态道德教育引导
[Abstract]:The custom of educating the world by drawing is the cultural soil of the ecological moral portrait of the Han Dynasty. This kind of portrait, which is based on the goal of "admonishing the world with evil", is short in form and concise in purpose. But it really reflected the public opinion at that time. Yin-yang sympathetic theme leads people to cultivate moral integrity, harmony and benevolence, suffering consciousness to guide people to be self-cultivation, strong will, and ritual themes to guide people to respect morality and carry out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righteousness. The harmonious content of Han painting is not only the understanding, acceptance and analysis of the thought of the sages in Han Dynasty,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philosophy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t that time. The people's behavior of engraving related Chinese paintings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with Confucianism as the main body has a good gene to carry out and develop the harmonious thought. The various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Confucianism, which are put forward by it, reflec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early society an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onfucian harmony requirements and norms by the social custom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ZX004)
【分类号】:K234;J2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作云;;櫖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考释[J];考古;1973年04期
2 王步毅;;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J];考古学报;1993年04期
3 安金槐;王与刚;;密县打虎亭汉代画象石墓和壁画墓[J];文物;1972年10期
4 周到;李京华;;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的发掘[J];文物;1973年06期
5 黄明兰;;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年06期
6 魏仁华;刘玉生;;河南方城东关汉画像石墓[J];文物;1980年03期
7 杨泽波;;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陈江风;汉画像中的玉壁与丧葬观念[J];中原文物;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成军;淮河流域汉代墓葬形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夏超雄;汉墓壁画、画象石题材内容试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刘未;;辽阳汉魏晋壁画墓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4 张黎明;;汉代的北斗信仰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兰芝;;洛阳汉代壁画作品欣赏[J];图书与情报;2010年02期
6 魏黎波;齐凯君;;从“嫦娥奔月”的变迁看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J];长城;2010年10期
7 崔乐泉;;古代体育史述林[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4期
8 刘立丽;;营城子壁画墓浅议[J];东北史地;2009年03期
9 刘立丽;;营城子东汉壁画墓补议[J];东北史地;2009年04期
10 董淑燕;;执麈凭几的墓主人图[J];东方博物;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富峰;王坤;;社会道德价值导向与国民幸福的实现——不丹的社会管理模式及启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怡村;;浅析南阳汉画像石天文图像之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郑清森;;初论永城柿园汉墓壁画的绘画艺术及文化内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齐;;论汉画像的“形”“神”艺术与汉代审美意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殷凤华;于慧青;;从汉画像石“泗河捞鼎”说鼎[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欲晓;;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渊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家馨;;论儒、道色彩观对洛阳汉墓壁画色彩的影响[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武金勇;先秦两汉绘画颜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王洪霞;胡瑗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范淑英;古意:一种艺术风格的美术考古[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忠奇;油画与雕塑中的人物经典造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燕华;浪漫主义绘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晓飞;场景与图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娟萍;汉代艺术中的喜剧精神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亢;中国花鸟画雁画寓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雁宇;商周秦汉葬日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译敏;朱砂红与古代中国视觉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江伟;汉画像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德高;孟子若干思想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泽波;;四无与圆善——评牟宗三立四无为圆教以解决圆善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孙作云;;长沙櫖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J];考古;1973年01期
3 ;长沙浏城桥一号墓[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4 蒋英炬;;汉画执棒小考[J];文物;1980年03期
5 杨泽波;;“诡谲的即”与孔颜乐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丁为祥;;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J];中国哲学史;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旭;;两汉铜樽的装饰意匠[J];装饰;2008年06期
2 卢杰;;论汉代漆器的漆绘工艺[J];美术大观;2010年09期
3 孟卫东;;汉代瓦当的形式构成美[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4 蔡维;;汉代金文书法赏析[J];青少年书法;2011年07期
5 王卉;中国画题款始于汉代之物证——《五瑞图》艺术价值浅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袁丹;杨先艺;;论汉唐工艺美术的异同[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7 平苹;;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题材述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年05期
8 杨芸;;浅析汉代油灯的设计语言[J];美与时代(上);2011年02期
9 范万武;;谈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魅力[J];名作欣赏;2011年08期
10 曾轶;;论书法艺术在汉代文字瓦当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繁模;彭冰;;汉画艺术生产劳作类题材特色与审美意趣——以中西部地区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惠玲;;探析邳州民俗剪纸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轩;画像石:汉代一绝[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张志和;汉代的石刻隶书(上)[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张志和;汉代的石刻隶书(下)[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张志和;汉代的竹简书与帛书墨迹[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郑文华;石刻艺术的变迁[N];陕西日报;2000年
6 胡知凡;洛阳《升天图》壁画发现[N];文汇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刘千圣;画家眼中的博尔塔拉:洋溢文化气息的塞外明珠[N];新疆日报(汉);2009年
8 杨泓;汉代社会生活写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王来和;书法古今谈[N];山西日报;2000年
10 曲石;长袖善舞汉玉佩[N];中国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年
2 金普军;汉代髹漆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卢花;汉代瓦当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强;论汉代器具中的组合设计[D];苏州大学;2007年
2 娄星;文化纪念与情感形式[D];四川大学;2005年
3 陈仲梅;楚汉漆器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甄珠;汉代装饰纹样与古罗马装饰纹样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翠;汉代长寿绣的技法和纹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谢菲;生命律动的艺术脉搏[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野黎明;石家庄市毗卢寺西汉石雕人像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勇第;两汉书法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王亚萍;从美育谈高师中国画教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10 熊金汇;客家文化对当代设计的作用与影响[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7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7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