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家梁楷之“墨戏”略考
[Abstract]:Song Dynasty painter Liang Kai, character wild unruly, known as "Liang madman." After middle age, h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painting style of his predecessors, such as the painting of "splashing Ink Immortals", "six ancestors Breaking Classics", and other works of ink opera, "meaning simple, no need for decoration," but also expressed incisively and vividly, fascinating.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12;K2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丰;;《搜神记》鬼世界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何炜;;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海北;文学作品的音乐描写技巧探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4 赵启斌;;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绘画艺术述略[J];长江文化论丛;2012年00期
5 申小红;;试论南宋定都临安[J];船山学刊;2011年02期
6 庄一兵;空白致美——中国画空白的哲学渊源及审美价值[J];东南文化;2004年01期
7 刘强;;浅谈倪瓒的艺术和影响[J];大舞台;2011年11期
8 辛小玲;;从传统中探究变革——论傅抱石的理论创作与艺术实践[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9 王晖;;往往醉后见天真——傅抱石艺术风格管窥[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10 庞杰;;《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的重塑及其意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聂瑞辰;花鸟画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8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蔡青;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芳;岭南画派的渊源及其地域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解颖;论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对我国未来服装设计的影响[D];东华大学;2009年
3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松;魏野及其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适;托物言志[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谷小龙;戏曲音乐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雁漪;道家美学与程抱一对中国诗学精神的文化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宏婧;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D];延边大学;2011年
9 刘建东;我国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方召娣;苏l率柩芯縖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墨戏: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J];美苑;1994年03期
2 张桓;论"墨戏"所体现的价值[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陈铮;论“墨戏”中简化造型的真实性[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4 张晶;论“墨戏”的美学品格[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5 徐邦达;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02期
6 刘奉文;夏晓东;陈乔;;《甘孺翁墨戏集册》选萃[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3期
7 张晶;“逸”与“墨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主体价值升位[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3期
8 胡德智;宋代墨戏与禅宗[J];美术;1985年10期
9 孙晓冰;;“墨戏”所折射出的艺术家的心态[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10 朱亮亮;王冬松;;“米家山水”研究之研究[J];沧桑;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宁;;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新华;西宇道人的墨戏之作[N];中国商报;2005年
2 黄丹麾;于继东:跳动的笔墨符号[N];北京商报;2010年
3 马饮忠;袁进华的“山水之梦”[N];美术报;2009年
4 曹玉林;项圣谟的“画谏”[N];美术报;2006年
5 汤麟;楚之睿智 湘之潇洒[N];人民日报;2010年
6 李南俊;指画古今谈[N];中国老年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宋冰;艺为心声 画以品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许江;返向诗境家园[N];人民日报;2011年
9 张继馨;徐纯原的花鸟画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吕清辉;墨海扬帆[N];广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f3;中国传统书写用纸的文献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铮;中国画“墨戏”中的简化造型[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昝玮实;论墨戏的美学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井芬;宋代绘画中的“墨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志翠;二米及其“云山”与“文人画”发展的关系[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贾银花;试论赵孟,
本文编号:2179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7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