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用经义,参之时务:宋代科举试策析论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test strategy widely existed in the examination subjects such as Gong Ju, Wu Ju, system subject and so on. Since Jia yP, the theory of policy-asking and harmon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rimary factor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Xining four years, Song Shenzong dedicated to the Jing Yi Jin Shi, the status of trial strategy has declined. After the yP division, the trial strategy is in the relative secondary position.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in the status of trial strategy is that the function of trial policy commitment has changed.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ficials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the civil service, with the goal of selecting talented people with both moral and ability, the rulers of the Song Dynasty must focus on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 ability of handling the time affairs. Taking Jia yP and Song Shenzong as nodes, the function of trial strategy has changed twice, and its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imperial examination have also chang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4;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俞兆鹏;;文天祥《御试策》评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3 周兴涛;;宋代武举三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金滢坤;周鹭;;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09年05期
5 金滢坤;;中晚唐制举试策与士大夫的社会意识——以“子大夫”的社会意识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0年12期
6 吴蓓;论秦观策论[J];浙江学刊;1997年05期
7 金滢坤;;中晚唐制举对策与政局变化——以藩镇问题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余庆;论东晋门阀政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陈峰;;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郭绍林;陈寅恪先生元稹“休兵”即“消兵”说商榷[J];洛阳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4 李焕青;唐宪宗中兴与藩镇政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3期
5 郭学信;;试论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角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杨西云;;唐长庆销兵政策平议[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7 薛平拴;;试论开元天宝以后的长安商人与禁军[J];唐都学刊;1992年03期
8 张培锋;;论中国古代“士大夫”概念的演变与界定[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J];探索与争鸣;1995年08期
10 金滢坤;;中晚唐制举试策与士大夫的社会意识——以“子大夫”的社会意识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巨玉霞;;从顾炎武《日知录》看明代科举[J];中国考试;2006年11期
2 孙孝伟;;金朝科举制度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翟广顺;;欧阳修的科举仕途与嘉yP贡举革新——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杨春俏;;北宋熙宁变法前诗赋取士制度的沿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杨春俏;吉新宏;;北宋中晚期科举考试中的诗赋、经义之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萧铮;;解不开的“状元情结”[J];世纪;2010年06期
7 刘树勋;;古代公文选读(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年03期
8 贾丹丹;;诗赋或策文的选择——重探武则天的科举态度[J];江淮论坛;2009年02期
9 刘树勋;;古代公文选读(三)[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周春健;;“延yP科举”与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2 宋志成;;科举与花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3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4 应方淦;;明代中国书院举业化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张德信;;明代科举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6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施克灿;;传统选士制度的演进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周振鹤;;清末科举考试策问中所反映的世界与中国(提要)[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10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齐福;科举考试制度的再审视[N];光明日报;2005年
2 冯汉亭;清化的科举与捐纳[N];民主协商报;2006年
3 陆建承;科举之恶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4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明医”的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伍晓蔓;沉潜七年的精心之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翟伯成;清朝第一位武状元郭士衡[N];联合日报;2010年
7 河北省丰南市委党校 金铁锋;科举考试科目述要[N];中国人事报;2001年
8 ;常州的坊名与科举[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戴继芹;明清时期的“考后分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张佐;明清两代的云南解元[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唐代试策研究(《唐代官人文学研究》第一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高明扬;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叶晓川;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党伟龙;中国古代读书人健康问题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肖建新;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D];河北大学;2007年
10 王吉清;唐代的早期教育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靖华;明代科举与明代司法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黎日圣;宋代科举诗赋与经义之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吴小晋;熙宁兴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汉灵;宋代“锁厅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易波;作弊与防弊博弈中科举考试功能的异化[D];湖南大学;2011年
6 胡定鸿;明代江西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坤;唐代科举与名门望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长文;明代科举取士中的时务策研究——以登科录为中心[D];河南大学;2001年
9 张若曦;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D];河南大学;2004年
10 李海霞;从科举取士重策论看公务员考试的改革方向[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3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1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