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代朝鲜半岛剧变与高丽的应对——兼论高丽灭亡的原因
[Abstract]:In the 1970s and 1960s when the Tang Dynasty was in power, the Korean Peninsula saw the perishing of Baiji, the fierce fighting between Tang Luo's remaining troops and the Baiji Renaissance Army, the battle of the White River Estuary, and the subsequent destruction of Korea and the reunification of Silla, and so on. In the face of the military ac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Silla against Baiji, Korea, which was an important party in th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had to deal with the persistent pressur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tensified, so they had a weak response to the joint destruction of Tang Luo. The Baiji Fuxing Army fell on the sidelines, the White River Estuary attempted to reap the benefits of fishermen silently absent. At a critical moment in the Korean peninsula's upheaval, Koryo's demise accelerated from its earlier assertiveness to inactivity. As a weak regime, a tough strategy is not the best strategy when it is faced with a strong and rising regim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oryo and Tang Dynasty, it is natural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lead to the ultimate extinc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S007)
【分类号】:K242.1;K31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炬,马彦;论唐朝的开明政策与高句丽灭亡之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9 桑秋杰;孙刚;房岩;;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政府行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10 谭黎明;;魏晋隋唐时期的畜牧兽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临安;冯超卿;;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福军;;试论儒家思想对大理洞经音乐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7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8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10 翟小菊;张龙;;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研究[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瑞泽;;试论河洛地区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J];中州学刊;2009年01期
2 李华;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机制”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媛;美国对朝占领政策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玄璇;;王朝间的对话[J];世界博览;2007年02期
5 邓峰;;美国与EC-121危机——对1969年美国大型侦察机被朝鲜击落事件的研究[J];世界历史;2008年02期
6 卢彦名;;试论西洋眼镜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1期
7 赵红梅;;从朝鲜半岛到辽西——汉晋之际乐浪郡变迁[J];学术交流;2010年12期
8 孙久龙;安茹静;;东晋南朝时期古代日本对中原王朝的朝贡[J];兰台世界;2010年15期
9 黄朴民;;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J];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10 唐志昂;;美韩外交和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浅析1945—1969年美国对韩政策之演变[J];韩国研究论丛;199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林士民;;北洋航路拓展与朝鲜半岛制瓷文化的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4 任训平;;略论美国侵朝战争的图谋及其失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5 冯永谦;彭云;张志立;;辽与高丽的关系[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7 拜根兴;;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金锦子;;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荣芳;;唐代史书对百济的记载与认识[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10 张增香;;从中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起步的尴尬[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周到;历史贵在求证而非想象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李敦球;一九四八年朝鲜南北政党协商会议及其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姬新龙;新仇旧恨涌心头:朝怒骂日本三宗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嘉言;韩国抗日独立运动研究出现新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赵坚;谁是日本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记者 王黎;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不容否认[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安成日;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D];南开大学;2000年
3 刘英;1945—1948年苏联在北朝鲜的政策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波;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宝奇;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6 马晶;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7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戴世双;韩国政府统一政策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9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10 刘洪丰;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及其原因[D];延边大学;2001年
2 张韶;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年
3 周鸿承;唐代中韩日士宦食事交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金东永;汉唐时期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靖;中日俄在朝鲜半岛的较量:1860-191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朴顺娜;朴宪永与1945——1948年的朝鲜半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春娟;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王刚强;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9 张磊;“朴定阳事件”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D];延边大学;2007年
10 乔向阳;朝鲜战争的起源和进程及战后影响的景观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31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