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时期的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8 17:23
【摘要】:成化朝是明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对理解明朝历史有重要意义。犯罪是社会现实的产物,是通过个体的具体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因此,犯罪现象是透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最好视角之一。因此,本文以成化时期的犯罪为研究对象,从犯罪角度去解析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根据《大明律》中的规定,结合对史料的分析,本文将明成化时期的犯罪分为谋反、叛逆罪、思想言论罪、侵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侵犯人身及相关权利罪、职务犯罪、破坏家庭伦理罪等七种类型。在所有犯罪类型中,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点与普通民众成为一般犯罪主体以及犯罪具有不可控性是成化时期犯罪的三大特点。使成化时期犯罪具有如此特点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调控的式微、权威的失坠、社会风气的活化和灾荒频仍。成化时期犯罪虽然具有一般犯罪破坏社会秩序、使社会走向无序的消极影响,,但其使社会解禁、促使社会法规、制度完善、促进海外贸易等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分析成化时期的犯罪,也就是探究成化时期到底出现了哪些新事物、新观念、新潮流。成化时期社会在各方面都有所解放,呈发展态势,但这种发展并非统治者的理性思考和努力经营得来的,而是沿着固有惯性在前进。因此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混乱。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无为。政治对因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变化没有或不能作出积极反映。这注定了这个时代不可能将中国引入近代社会。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思晚明的社会转型问题。晚明虽然经济上呈现出诸多向近代转型的特征,但政治上远没有向近代转型的迹象,政治依然在沿着传统的轨迹前进。正因为如此,满清入关,便很容易将晚明的那种风气逆转过来,建立起了一个正宗的传统王朝。
[Abstract]:The Chenghua Dynasty i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Ming Dynas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Ming Dynasty. Crim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reality and a social phenomenon manifested by individual criminal behavior. Therefore, crime is one of the best perspectives of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crime of Chenghua peri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eriod from the angle of crim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Daming Law" and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crimes in Ming Chenghua period into conspiracy, treason, ideological and speech crimes, crimes against property, economic crimes, crimes of infringing persons and related rights, crimes of duty crimes.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crimes against family ethics. Among all the types of crimes, property crime and economic crime are especially prominent, which i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crime in the age of becoming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crime is not controllable.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crime in the age of Chenghu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fiv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decline of political control, the fall of authority, the activation of social atmosphere and the frequent famine. Although the crime of Cheng Hua period ha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general crime to destroy the social order and make the society go to disorder, but it also can not be ignored because of its positive effects such as lifting the ban of the societ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overseas trade. The analysis of crime in Chenghua period is to explore what new things, new ideas and new trends appear in the period of Cheng Hua. During the period of Chenghua, the society was liberated in all aspects, showing a trend of development, but this kind of development was not the rational thinking and hard management of the rulers, but was advancing along the inherent inertia.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also fell into chaos. The main cause of this confusion is political inaction. Politics does not or cannot respond positively to social changes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doomed this era will not be able to introduce China into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we can also reflect o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Although the economy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showed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to modern times, there was no sign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 times, and politics was still advancing along the traditional path. Because of this, it was easy to reverse the style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set up an authentic traditional dynas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存在产生犯罪的根源?[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2 罗庆车;穆爱华;;现代文明与犯罪现象面面观[J];文化月刊;1994年01期

3 郭良玉;;救救孩子[J];群言;2003年09期

4 王迪;;成化时期的“传奉官”[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7期

5 海剑;;瘟疫与花朵——聚焦十五六岁犯罪现象[J];啄木鸟;2002年08期

6 魏盟夏;罗文华;;西方收藏明朝成化与正德时期汉藏风格的唐卡[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5期

7 王义兵;;论人性“恶”在霍桑作品中的体现[J];作家;2008年04期

8 许鹏飞;;犯罪本质的检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35年00期

9 马长山;;文化断裂与犯罪现象[J];探索与争鸣;1992年05期

10 思翰;;西方记者看俄罗斯的犯罪[J];博览群书;199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红;;社会控制与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毛国敏;顾建华;邹其嘉;马桂明;;灾时越轨行为的研究与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宋浩波;;论犯罪现象及其治理对策——兼论犯罪学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王牧;;犯罪现象存在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6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于阜民;郭永智;;构建犯罪现象范畴——再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8 马立新;;从银川市两级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情况谈和谐社会中的少年审判体制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于阜民;夏弋舒;;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再论犯罪学独立的研究对象[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牧;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规律的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3年

2 殷建光;“好孩子”犯罪警醒我们什么?[N];人民代表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远锦;要高度关注“村官”犯罪现象[N];台州日报;2009年

4 康均心 焦俊峰 武汉大学法学院;“紧张的消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江瑾;女人,你为何误入歧途?[N];潮州日报;2008年

6 马利民邋张晓东;整治不力行动不结束[N];法制日报;2007年

7 记者 江泽丰 通讯员 关力军 林家裕 丘源源;多年没违法犯罪现象[N];中山日报;2007年

8 王守荣 孙德尧 许多;“撬车牌”犯罪现象不容忽视[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江瑾;救救“迷途羔羊”[N];潮州日报;2008年

10 唐双辉 本报记者 肖燕;贵阳未现“黑砖窑式”用工[N];贵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英华;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肖敏;犯罪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房绪兴;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李冰洋;商业犯罪论要[D];吉林大学;2006年

8 石泉;竞技体育刑法制约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岳平;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红亮;明成化时期的犯罪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鸥;试论多次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霞丽;高职学生犯罪及预防[D];苏州大学;2008年

4 孙磊;论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D];吉林大学;2009年

5 彭志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预防高职学生犯罪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彭娅婷;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探析[D];兰州大学;2008年

7 周亮;我国犯罪现象的类型学分析与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8 谢岸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张明杰;群体理论视角下整体犯罪现象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顾锦春;明代宗室犯罪[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1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1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