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驯马的故事_《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略论武则天称帝与祥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08年
略论武则天称帝与祥瑞
刘永海
【摘要】: 祥瑞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往往被统治者用作舆论宣传的工具,用来宣扬其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祥瑞思想产生于原始社会,先秦时期经过《易经》的概括和发展,逐步理论化,又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完善与升华,到唐代,祥瑞理论体系进入了成熟阶段。祥瑞理论在唐代政治生活中已经普遍地、有序地应用,尤其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祥瑞为其称帝提供了舆论和理论支持,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祥瑞为中心来重新解读武则天称帝,同时对祥瑞在武则天称帝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进行探讨,进而弄清武则天如何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的问题。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首先概括介绍了武则天称帝过程中出现的祥瑞盛况,在充分吸收前贤成果的同时,按照空间分布状况,将武则天当政期间频繁出现的祥瑞具体分为天、地、山陵三大类。通过对这些祥瑞所指代意义的分析,总结出了这些祥瑞的特点:一是受命之符,二是性属阴。进而结合武则天称帝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武则天的性别问题,考察了武则天在称帝过程中对这些祥瑞利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对这些祥瑞的灵活运用,充分展示了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过人的才华与魄力。历代视为灾异的地震和鸡祸,在此时却被武则天转化成了自己“正位”称帝的祥瑞,对地震和鸡祸等古代传统观念的颠覆,这些灵活的舆论宣传,在理论上为武则天以女身称帝铺平了道路。 第二章,在武周统治时期,出现了大量含有“武”字的祥瑞图谶,这说明武则天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国姓的变更也如同性别问题一样困扰着武则天。针对这一问题,武则天也同样借助舆论宣传的力量,通过制造大量的含有“武”字的祥瑞图谶,,如S.6502《大云经疏》中所涉及的,有“武井”之瑞,还有大量的“止戈”为“武”谶,来宣扬“武”姓取代“李”姓的“天意”;《大云经疏》还列举了武则天当政期间所独有的“地名之瑞”,这是武则天当政期间在祥瑞上的一个创新,这种地名之瑞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大规模的更改地名运动,这在两《唐书》的《地理志》中得到了体现。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还对敦煌文书S.6502《大云经疏》中所涉及的祥瑞图谶的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大云经疏》所涉及的祥瑞图谶内容的考察,结合先贤考订出来的《大云经疏》的成疏年代,使得笔者对《大云经疏》的写作目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大云经疏》是在宣扬变更国姓的合法性,而不仅仅是强调“女主当国”的合理性。本文在这一问题上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很注重横向史料的比较,注意到了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中所涉及到的武则天称帝时期的祥瑞图谶,认识到它们与《大云经疏》中所涉及的祥瑞图谶,在具体指代意义上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都在强调相同的问题:武则天的性别与姓氏。另外,本文在分析《大云经疏》的同时,也对经疏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考证,订正了前人认识的某些误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英刚;;瑞祥抑或羽孽:汉唐间的“五色大鸟”与政治宣传[J];史林;2012年04期
2 张祖群;;《武则天秘史》影评:从历史真实到影视真实[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丽萍;敦煌文献中的唐五代祥瑞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丁玉莲;隋唐祥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海波;唐代祥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佩璜;尹慧道;;鸡的性别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2 傅军龙;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J];北方论丛;1997年02期
3 周丕显;甘肃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地方志《沙州都督府图经》[J];图书与情报;1992年02期
4 李并成;《沙州城土镜》之地理调查与考释[J];敦煌学辑刊;1990年02期
5 林世田;武则天称帝与图谶祥瑞——以S6502《大云经疏》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2年02期
6 李宗俊;《沙州都督府图经》撰修年代新探[J];敦煌学辑刊;2004年01期
7 刘安志;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问题[J];敦煌学辑刊;2004年02期
8 陆庆夫;敦煌民族文献与河西古代民族[J];敦煌学辑刊;1994年02期
9 周绍良;读《沙州图经》卷子[J];敦煌研究;1987年02期
10 饶宗颐;敦煌本《瑞应图》跋[J];敦煌研究;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3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5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6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8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9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10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勤东;;东汉时期灾异思想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傅军龙;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J];北方论丛;1997年02期
3 刘后滨;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晓梅;;《三国志·吴书》中祥瑞现象较多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颜廷亮;《白雀歌》新校并序[J];敦煌学辑刊;1989年02期
6 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7 高启安;敦煌文献中的“草子”为“沙米”考[J];敦煌学辑刊;2002年02期
8 林世田;武则天称帝与图谶祥瑞——以S6502《大云经疏》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2年02期
9 赵和平;;武则天为已逝父母写经发愿文及相关敦煌写卷综合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6年03期
10 李正宇;谈《白雀歌》尾部杂写与金山国建国年月[J];敦煌研究;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左洪涛;[N];光明日报;2012年
2 《小说选刊》主编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杜卫东 (北京);[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涛;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敏;唐代封禅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盛璋;于阗文《使河西记》的历史地理研究[J];敦煌学辑刊;1986年02期
2 冯培红;唐五代敦煌的河渠水利与水司管理机构初探[J];敦煌学辑刊;1997年02期
3 史苇湘;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敦煌遗书伯2942号残卷的研究[J];敦煌研究;1983年00期
4 孙修身;唐代瓜州晋昌郡郡治及其有关问题考[J];敦煌研究;1986年03期
5 周绍良;读《沙州图经》卷子[J];敦煌研究;1987年02期
6 李正宇;唐宋时代敦煌县河渠泉泽简志(一)——附《唐宋时代敦煌县诸乡位置及渠系分布示意图》[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7 王进玉 ,赵丰;敦煌文物中的纺织技艺[J];敦煌研究;1989年04期
8 李并成;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及其有关城址的调查与考证——与孙修身先生商榷[J];敦煌研究;1990年03期
9 艾冲;唐代河西地区都督府建制的兴废[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10 朱悦梅,李并成;《沙州都督府图经》纂修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必忠;;康熙不重視祥瑞[J];紫禁城;1993年05期
2 杨晓红;宋代的祥瑞与灾异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夏日新;;陈宝信仰与古代祥瑞思想[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祥瑞龙[J];中原文物;2008年06期
5 祁向文;;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学说述略[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6 津宣;;“蓝领专家”孔祥瑞[J];党建;2006年11期
7 曹雪钰;;祥瑞观念及其在汉画像中的表现[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5期
8 卢雪清;万旭;;祥瑞纹样在服装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1年07期
9 ;蓝领专家孔祥瑞[J];港口经济;2006年02期
10 王洁芳;;知识奠定卓越 创新铸就辉煌——记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知识型产业工人孔祥瑞[J];中国港口;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文润;;唐高宗再评价[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 石岩;[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2 李亚南;[N];中国煤炭报;2000年
3 思仪;[N];检察日报;2000年
4 王继祖;[N];太原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马国英 赵佩珍;[N];人民日报;2001年
6 杨希义 杨 洪;[N];光明日报;2000年
7 郝黎;[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向景安;[N];各界导报;2006年
9 本版撰稿 王青笠;[N];华夏时报;2006年
10 李亚南;[N];中国矿业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永海;略论武则天称帝与祥瑞[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祁向文;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云海;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析论[D];山东大学;2007年
4 萧潇;武氏祠画像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邵扬;解读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图像[D];扬州大学;2007年
6 刘静;战国两汉狩猎图探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刘海波;唐代祥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略论武则天称帝与祥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