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丁忧制中的满汉畛域
[Abstract]:After the entry of the Q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chu nationality and the need of ruling, the Ming system was revised and adjusted to form different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chu and Han official system. The system of anxiety is a case in point. Han government officials followed the Ming syste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all leave the system 27 months, no pension. The official care system is detailed and complex. Beijing officials and foreign officials, Manchu officials and Han officers have their own custom; Han officers according to their parents died in 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in special areas, full official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do not follow the ru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fficial care system are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Manchu Han region in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one hand, the system of Ding worrisome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 normativ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a form of culture, which reflects the political attitude of Manchu rulers to their own ethnic and Han cultural traditions.
【作者单位】: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祝建平;北宋官僚丁忧持服制度初探[J];学术月刊;1997年03期
2 赵克生;;明代丁忧制度述论[J];中国史研究;2007年02期
3 章太长;;试论元代的丁忧制度[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香玉;;浅谈元代官吏休假制[J];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02期
2 谭积仁;;家族视域中的苏舜钦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02期
3 范喜茹;;近三十年明代家庭史研究述评[J];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4 赵克生;;明代丁忧制度述论[J];中国史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骏程;宋代官员惩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董兴艳;《唐会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睿;略论明代官员丁忧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陈迪;精英流动与社会平衡[D];东南大学;2005年
3 胡光明;明代勘合制度考[D];西南大学;2009年
4 董旗军;内外有别:明代京官和外官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海彬;八旗丁忧制度概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汝娇;宋初孝治与包拯孝道[D];安徽大学;2012年
7 谭家蕾;清代丁忧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邓杰;北宋官员丁忧持服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任益莉;唐宋时期继母的礼法与社会地位探析[D];辽宁大学;2013年
10 何理想;明代官员给假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祝建平;北宋官僚丁忧持服制度初探[J];学术月刊;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法师;满汉全席[J];佛教文化;2005年03期
2 王开玺;;清末满汉官僚与满汉民族意识简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3 张继格;刘大武;;试析清末化除满汉畛域原因[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吴正格;;清王朝从勃兴到窳败的斑迹——“满汉全席”史释[J];书屋;2011年09期
5 黎青;满学研究的新成果——《满汉大辞典》评介[J];历史档案;1994年04期
6 赵荣光;“满汉全席”名实考辨[J];历史研究;1995年03期
7 丰申巩额;《满汉大辞典》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J];清史研究;1995年03期
8 王爱华;满汉文化融合与“档案”词源[J];清史研究;1997年03期
9 陆勇;;从“任珍案”看清初的“首崇满洲”与“满汉一体”政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汪朗;;满汉何来全席[J];国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伟;;试论清代北京地区的满汉融合[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2 刘小萌;;海内外满汉关系史研究概述[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3 谢金伶;;清末民初北京服饰的变化研究[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4 周郢;;从“泰山龙脉”之争看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季鸿];;当代饮食著作精品评介(六) 赵荣光《满汉全席源流考述》读后[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C];2004年
6 赵令志;;清代满汉合璧字辞书及其作用探析摘要[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7 黄圆晴;;清代满汉官制:以侍卫的升迁为中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爱新觉罗·瀛生;郑再帅;殷芳;;老北京婚礼中的满汉习俗[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9 王秀梅;;北京地区的婚礼辟邪习俗初探[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桦 顾阳;新满汉全席:创新还是噱头[N];经济日报;2003年
2 朱兆龙;满汉全席也得与时俱进[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3 邓建胜;“满汉全席”倒掉了什么[N];人民日报;2005年
4 罗昌平;西安“满汉全席”贱卖大有隐情[N];中国商报;2003年
5 特约撰稿 宿育海 罗昌平;36.6万 西安“满汉全席”风波始末[N];经理日报;2003年
6 蒋维祥;春晚:可否将“满汉全席”改为“一招鲜”?[N];南京日报;2014年
7 钟利文;力推满汉全席 擦亮冀菜品牌[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钰;满汉全席 吉菜大餐[N];吉林日报;2004年
9 廖楚强;从“满汉全席”到“八大菜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为保护野生动物改良满汉全席[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淑秋;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白燕;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磊;清末民初满汉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高占领;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讨论和策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栋梁;从满汉矛盾看清末新政改革[D];宁夏大学;2014年
4 王宇;从满汉关系看善耆在辛亥前后的政治活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妍;清朝中期满汉关系与政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亚;满汉融合与清初宗室诗歌[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会修;清末满人国家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华淑蕊;满汉文化融合中的传播与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9 完颜雯洁;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10 鄂雅娜;满汉翻译与文化语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2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