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中央学官的官职迁转
[Abstract]:There were two main ways for the transfer of academic officials in the Tang Dynasty: one was the promotion of assistants and doctors in the libraries; the other was the successive promotion in the first libraries and between the back libraries. Before the mid-Tang Dynasty, most of the officials came from recruitment and recommendation. After the mid-Tang Dynasty, the shogunate beca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分类号】: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坤玉;;汉唐学官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10期
2 赵琦,周清澍;大蒙古国时期地方儒学机构和学官的设立[J];中国史研究;2001年04期
3 严耀中;论唐前期的军府学官[J];中国史研究;1994年01期
4 申万里;元代学官选注巡检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郭培贵;;试论明代提学制度的发展[J];文献;1997年04期
6 董坤玉;;唐代学官的政治作用评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赵茂林;;汉代四家《诗》立于学官考辨[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3期
8 阎现章;论明朝的地方教育管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9 申万里;元初江南儒士的处境及社会角色的转变[J];史学月刊;2003年09期
10 李学娟;;略论汉代官学与教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战继发;;明朝前期学官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2 ;杨时传[A];纪念杨时诞辰950周年专集[C];2003年
3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朱建新;;关于明武学的若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南炳文;;明朝遗民李世熊生平事迹五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6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高慧斌;南朝地方学校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滕卉荣;冯梦龙(二)[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3 谭学立;清末海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团结报;2000年
4 佚名;清代隐士康涛和他的《孟母断机教子图》[N];天水日报;2005年
5 邓明;《明故朗然子徐公墓志》考释[N];兰州日报;2004年
6 朱福平 刘琼;历史的见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7 ;漫话国子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李广生 刘建岱;宋元书院之盛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尹选波 人民出版社编审;明史研究之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娟;《汉书》与汉代《诗经》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琳;元代江南地区学官群体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段建军;明代洪武时期国子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雪;宋朝建康府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伟生;宋朝太学教育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光莉;明代国子监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杨茹;十六国北朝教育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宇峰;宋代太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苟奉山;两汉经学与两汉文教政策之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罗玉霞;北宋太学的复兴及其管理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家凤;五代中央官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35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