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源流汇考

发布时间:2018-09-15 06:25
【摘要】:唐代河东地区作为龙兴之地,对于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的唐王朝,不仅具有王业之基、江山永固的国器与精神的象征意义,而且在唐王朝的体系架构中,河东被置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受到高效完备的制度体系、独特的地缘优势与王朝气象的持久助力。籍此,本论文以河东地区亘古以来的技术、文化与观念积淀来分析唐代河东的自然观、科学思想,以及在自然观和科学思想指导下有代表性的建筑技术、金属冶铸技术、酿酒技术和制盐技术,藉此展现唐代河东地区科技与文化的繁盛,追索科技繁荣背后的文化、制度与技术动因,探求科技发展创造的文化风韵。 本篇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及后记四部分。 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要回答的两个问题:其一,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何以发展?其二,现在的山西(唐代河东地区)何以成为唐代地上文物保存最多的省份?并就解题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第一个问题围绕唐代河东的特殊地位、唐代河东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唐代河东科技发展的传统与文化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二个问题围绕唐代河东地面建筑自然环境的选择、唐代河东地面建筑的材料与工艺两个方面展开。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在地方科技史研究的立体化方面力图促进地方科技史与地方文化的交融、揭示地方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因、拓展地方科技的研究视阈。本部从唐代文化、唐代科技、唐代河东文化、唐代河东科技、国外的研究五个方面就与本论文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正文部分分八个章节对绪论本分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第一章概述唐代河东地区技术进步与科学文化的关系。本章是整篇论文的总纲,在梳理、总结河东悠久的技术传统和唐代河东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点从人力胜天工的技术工具思想、天人和谐的系统有机思想以及“天人不相预”和“在我人力”的有为自然观三个方面就唐代河东技术进步与科学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汾河大渡槽、蒲津渡黄河铁牛浮桥的造桥技术;铁牛雕塑群的铸造技术、临汾大佛头、铜镜、铁镜、刀剪、铜钱的冶铸和锻炼技术;“垦畦浇晒”制盐技术;太原城、庙宇中佛寺建筑技术、绛守居园池、鹳雀楼等建筑技术成就加以印证。 第二章探究河东地区的文明传统与唐代科技发展的政策动因。本章从河东地区的文明溯源与唐代的科技政策两个方面分析了唐代科技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从民族融合、经济、人口、物产、文化、科技、军事、人才建设等角度追溯了山西文明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着重从唐代的科技开放政策、科技奖励政策、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科技成果推广四个维度,以典型的例证深入分析了唐代科技发展的政策动因。 第三章阐释唐代河东地区的自然观与科学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山西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思想传统对山西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等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本章以唐代河东各领域代表型人物为线索,从自然观(王勃、王维、温大雅、白居易、柳宗元)、医学思想(段成式、白居易、吕U,

本文编号:2244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44047.html

上一篇:宋代家祠研究  
下一篇:孙权郊祀小考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