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与六朝物质文化生活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17 09:02
【摘要】:六朝造物设计在遗传与变异中形成清新灵动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汉代传统的物质文化新格局。六朝造物具有地域特色,也具有南北设计的共通性。六朝设计并不因政治上的分裂、偏安而中断了与外界的交流,并不因南北对峙而局限于"地域特色"。北方造物工艺的传入,加上江南经济的开发,服务于六朝社会生活的造物设计十分活跃,并朝着生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构成了六朝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六朝时期文化上繁荣,精神上自由,精英阶层推己及物,影响六朝艺术朝着"超然绝俗"的倾向发展,民间工匠顺应其变,产生设计上的充实感性与唯美风格。佛教传入与外来文化的引进,最先渗透进造物领域,构成造物设计的异域风尚,为六朝设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迅速影响六朝社会民众的信仰世界。六朝设计不滞于"物"的实用,而扩展至心灵世界,达到了"创造生活"这一设计的终极目标。六朝设计既创造了六朝人生活的价值,也创造了六朝人生命的价值,体现出中古时代中国文化的智慧,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典范。
[Abstract]:The creation design of the six dynasties formed fresh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heredity and variation, and presented a new pattern of material cultu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Han Dynasty. The creation of the six dynasties ha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ommonality of north-south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six dynasties did not break up with the outside world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division and security, and was not confined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rthern craftsman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design of the creation which serves the social life of the six dynasties is very active, and develops in the direction of life and individuation, which constitutes the rich diversity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six dynasties.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the cultural prosperity, the spiritual freedom, the elite class pushing their own thing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x dynasties art towards the "transcendent vulgarity" tendency, the folk craftsman complied with its change, and produced the substantial sensibility and aesthetic style in the design.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and foreign culture first infiltrated into the field of creation, formed the exotic fashion of creation design,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sign culture of the six dynasties, and quickly influenced the faith world of the people in the six dynasties. The design of the six dynasties is not limited to the utility of "thing", but extends to the world of mind, and achieves the ultimate goal of "creating life". The design of the six dynasties not only created the value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in the six dynasties, but also created the value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in the six dynasties. It embodied the wisdom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and became a model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六朝设计史”(项目编号:11BH067)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509.2;K2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欣;唐宋敦煌墓葬神煞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3年01期

2 山田明尔,木田知生,入泽崇;“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研究概况及展望[J];东南文化;1991年Z1期

3 熊寿昌;论鄂城东吴孙将军墓与鄂钢饮料厂一号墓之墓主人身份及其相互关系[J];东南文化;2000年09期

4 吴桂兵;白毫相俑与长江流域佛教早期传播[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5 栗中斌;;马鞍山市宋山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考[J];东南文化;2007年04期

6 ;大冶河口六朝早期墓[J];江汉考古;1999年02期

7 鲁西奇,潘晟;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J];江汉论坛;2001年03期

8 杨秋莎;汉魏时期蜀汉、孙吴墓葬中的佛教遗物——兼谈长江流域的佛教传播[J];四川文物;2003年05期

9 刘凤君,彭云;佛教与“像教”艺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石泉;古夏口城地望考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赞初;;长江中下游孙吴墓葬的比较研究[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强;早期道教教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敏兰;;设计艺术的实证研究方法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祝帅;;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研究?——读李立新教授新著《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J];装饰;2010年04期

3 陈剑;;关于设计历史研究的三点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4 李颖,刘辉;黑龙江艺术设计史漫谈[J];艺术研究;2003年04期

5 范劲松;安军;;工业设计在澳大利亚[J];装饰;2006年05期

6 潘鲁生;;见证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发展历程——写在《设计艺术》创刊15周年之际[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杭间;;关于上海的中国设计史年会[J];装饰;2008年01期

8 包旦妮;高志强;;设计艺术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2期

9 ;大视野下的世界设计史——维克托·马歌林对话罗素·肯尼迪[J];装饰;2010年07期

10 周胜;;现代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之比较[J];美术观察;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璧;;视错觉折射出的产品语意[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崔东艳;徐成;;略论设计艺术的“以人为本”[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包永江;周显俊;;朱仙镇年画创新发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李們;;民间图形的现代审美与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周平;陆苹;;中国平面设计的“胜利”曙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袁金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黄群;;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自然情结[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光明;可以写我们自己的“设计史”了[N];深圳商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梁瑛;打造设计之都 深圳要更多元[N];深圳商报;2008年

3 范昕 曾在联想等多家公司担任工业设计师并出版工业设计教程 目前旅居美国 在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任教;更少,能够更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叶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承传[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黄洁;张朋川:“和而不同”让中国设计文化长盛不衰[N];苏州日报;2010年

6 黎琼;300%西班牙设计登陆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孟黎;把设计当作艺术[N];金融时报;2007年

8 陈宣宏;为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加“速”[N];美术报;2007年

9 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 周健儿;打造陶瓷教育“黄埔军校”[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闻;2008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济南)会议召开[N];消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秋惠;“点石”:《点石斋画报》与1884-1898年间的设计问题[D];清华大学;2009年

2 韩超;艺术精神的反拨与升华[D];苏州大学;2008年

3 周博;行动的乌托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罗军;试探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形象思维[D];东南大学;2006年

5 陆江艳;“比鸡蛋更完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林志远;艺术设计学科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赵健;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范式的发端及其成因(1862-1937)[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芳;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设计史”教材编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高岑;心理学视角的设计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王丽梅;色彩在导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剑;马王堆装饰艺术源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刚;楚式纹样的设计艺术学诠释及应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6 王国文;宋代江西瓷制茶具美学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任春阳;标志设计中形态构成的虚实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8 曹莹;设计为和谐[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9 那馨元;中国包装设计的自信[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王之暄;论唐装服装品牌的空间展示风格[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245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45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