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山东的灾荒与番薯引种——对番薯种植史的再讨论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分类号】:K249.3;S53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保宁;;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动与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J];学术界;2009年05期
2 王保宁;曹树基;;清至民国山东东部玉米、番薯的分布——兼论新进作物与原作物的竞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4期
3 李令福;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1期
4 朱洪涛;徐玄扈《甘薯疏》辑校[J];中国农史;1983年03期
5 王保宁;;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J];中国农史;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关联性研究之三——明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张健;曹志红;;清代安康地区水灾的时空分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卓仑;董春雨;杨煜达;满志敏;;186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时空分布及天气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4 龚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华北区域经济史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高建慧;刘健;王苏民;;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6 张冲;赵景波;张淑源;;渭河流域汉代洪涝灾害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9期
7 顾静;赵景波;周杰;张佑印;;泾洛河流域元代干旱灾害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8 程杨;李海蓉;杨林生;;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9 左鹏,张修桂;明清水患与江汉社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陈家其;施雅风;张强;张增信;;从长江上游近500年历史气候看1860、1870年大洪水气候变化背景[J];湖泊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蕾;;基于弹性脆弱指标的气象灾害风险辨识[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单丽;清代古典霍乱流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保宁;气候、市场与国家:山东耕作制度变迁研究(1560-1960)[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8 姜虹;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9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李钢;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杨;“全球史观”在中国史研究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志纯;清代山东沂州府经济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先强;三才论视域下《农政全书》哲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燕斌;明代晋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怀锋;《管子》生态观[D];安徽大学;2011年
6 尹红;西北地区过去千年降水序列的初步重建及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刘白杨;明代江西森林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尉英华;东部地区过去、现在及未来旱涝变化特征分析与预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杨红平;清代浙江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曲伟强;清前期山东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保宁;李星洲;郭俊;;市场与生态:民国年间山东平原区的耕作制度变迁[J];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2 王保宁;;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动与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J];学术界;2009年05期
3 杨柳青,傅明鑫,王新虎;改良苏打盐渍土的优质牧草——zG子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4 李令福;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1期
5 王宝卿,王思明;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J];中国农史;2005年01期
6 陈凤良,李令福;清代花生在山东省的引种与发展[J];中国农史;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驹,唐仕芳;谈谈我省棉区的耕作制度[J];湖北农业科学;1978年12期
2 金岳勤,吴文哉,吴胜荣,许永保;适宜无锡地区耕作制度插秧机的选型配套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88年S1期
3 高旺盛;;21世纪中国耕作制度发展展望[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4 李军;浅析土壤耕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吉林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5 薛世跃;齐文超;郑永青;张念辉;刘旭辉;;浅析中国耕作制度的演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蒙子正;王基杰;;对灵川县水田耕作制度的一些看法[J];广西农业科学;1965年01期
7 白史且;杜逸;张新权;;茂县耕作制度野生饲草资源调查研究[J];四川草原;1992年01期
8 曹国t,
本文编号:2245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4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