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研究
[Abstract]:Xia Wanchun was a notable write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lthough he lived only 17 years old, he was precocious and immortal, and his literature had a place in both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About Xia Wanchun's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agged and scattered, even his surname and first name can not be confirmed.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is surname and first name, the reason, place, time and child of his arrest, the paper tries to accurately outline Xia Wanchun's complete life track.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his father, Xia Yunyi, Xia Wanchun had a wide acquaintance with many talented people, and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cre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personal style. In addition, Xia Wanchun's creation, influenced by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After Jia Shen's transformation, the difficult social reality and the change of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made his creation take a great tur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洁;;追忆与感悟同在——浅析张岱小品文主旨[J];长城;2011年08期
2 陈鉴昌;;郭沫若历史剧出色的人性解剖[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3 何梅琴;;历代“张良诗”及其精神意蕴[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杝擱昌;;郭沫若史剧昭示人的存在规律[J];蜀学;2010年00期
5 扈耕田;;晚明复社《留都防乱公揭》事件新议[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刚;;云间派文学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韩立群;;从人物塑造看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3 谢保成;;郭沫若的历史人物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靳明全;;论郭沫若史剧创作中的情感和思维[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5 罗炯光;;郭沫若的中国古典文学观[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傅正乾;;郭沫若史剧理论的结构核心——兼论郭沫若历史悲剧观的形成[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7 廖全京;;无处不在的热泉与活火山——郭沫若史剧创作中情感表现的考察[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刘扬烈;韩云波;;论郭沫若抗战史剧与侠义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邓牛顿;;郭沫若创作的崇高美[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10 翟清福;;论郭沫若在历史研究中的民族思想[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飘;中国人民心中的诗[N];文艺报;2007年
2 伍立杨;大自然的十种声[N];检察日报;2003年
3 鸿源;让“责任”辉映人生[N];焦作日报;2007年
4 谭苏光;春日风雨悲兴亡[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毛志成;写大气文章[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6 傅明;明季诗人陈子龙[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荣 吴纪盛;上海松江纪念建县1250周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本报记者 吴礼明 张建华;情在青山绿水间[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 朱建芳 宜春退休教授;王茂华:生命有价 精神不朽[N];宜春日报;2010年
10 顾建国;文化维度与当代意识[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勇刚;云间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顾克勇;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岚岚;夏完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党波涛;解读夏完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毓莎;徐寅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正伟;黄周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汪孔丰;云间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秦凤;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丹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汪锋;清初散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钱惠娟;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明皓;《黄庭经》“众神”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7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7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