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南成为海上丝路中转站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11-05 17:00
【摘要】:明代海南成为海上丝路中转站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及郑和下西洋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海上贸易的驿站,以及中外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海南海道发达,港口众多,便于商业贸易,也是因素之一。
[Abstract]:There were many reasons for Hainan to become a sea silk road transit station in Ming Dynasty. On the one hand, it is because of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rive of Zheng he's voyage to the Wes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because of its post of maritime trade, as well as the bridg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nationalities' mig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 addition, Hainan has developed sea lanes, numerous ports, convenient for commercial trade, is also one of the factors.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南在古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研究”(HNSK(G5)13-125) 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南海诸岛历史事件编年”(Hjsk2013-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海诸岛开发进程研究”(13XZS023)
【分类号】:K248;F75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冯尔康;;略述清代宗族与族人丧礼[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3 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4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杨宗红;;五通神祟女故事谫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亓娟莉;;《越裳操》本事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刘志华;;明代前中期陈献章讲学活动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宇;;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忽必烈伦理变通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当代价值管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10 兰玉英;;成都客家方言词汇与文化简论[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霖庆;;香港特区年宵花市及市场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永卫;;十都之中最少年——古都番禺在汉代的历史定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曲少杰;;论大学文化生态的保护与营造——以广州大学城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4 陈涛;;唐代端溪石砚考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徐杰舜;徐桂兰;;在迁徙中实现新的文化认同——以广府人的形成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蒋明智;;龙母传说在民间口头流传中的演变[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7 宫海峰;;《至正条格》文书解读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8 关剑平;;越南茶的文化与产业[A];饮食文化研究(2009年下)[C];2009年

9 徐璐;;广东南音审美研究——以南音双绝为例[A];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神舟民俗》杂志创刊25周年暨民俗文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7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星;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勃;;学习和研究海南历史文化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单正平;;南洋的价值[J];今日海南;2009年09期

3 ;植根科技创新:一个海南人创写的跨国经营样本——记海南现代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邢诒川[J];海南人大;2010年10期

4 林永锐;;《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上)[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林永锐;;《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杜明娥;;创新“新海南人”文化观[J];今日海南;2012年11期

7 赵康太;;试析东南亚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J];学术研究;2012年12期

8 纪宗安;古代移民和海南的早期开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0年04期

9 周晓枫;;海南,海南[J];天涯;2014年03期

10 天空;;海南的年需要“做”[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惠鲁梅;;海南应建立一个以海南人民为本 立足海南岛本土的发展模式——以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资源加强建设具海南地方特色的最佳人居环境[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2 杜明娥;;论“新海南人”的文化观[A];当代海南论坛’2011冬季峰会——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海南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论文集[C];2011年

3 钟捷东;;黎医黎药的发掘与整理[A];海南省首届黎族药物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艳秋;;发展海南医药产业建设海口药谷的思考[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5 焦解歌;;海南生态资源优势与养生保健产业[A];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9年

6 梁静华;;海南古建筑的旅游开发思路[A];当代海南论坛’2011秋季峰会——文化体制改革与海南文化发展论文集[C];2011年

7 王振宇;;探究·重构——海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体系研究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 虹;铺向南洋的悠悠航路和情缘[N];海南日报;2005年

2 高虹;姓氏折射海南移民史[N];海南日报;2005年

3 辛华;海南农业全面应对入世[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4 韦绍锋;“淘金梦”激荡的海南岁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张鹏毅;台农在海南焕发第二春[N];海南日报;2006年

6 耿晶 黄晓华;维系乡根 绵延乡情 拓展商机 合作共赢[N];海南日报;2006年

7 谭丽琳;从这里,世界了解海南,海南认识世界[N];海南日报;2007年

8 高虹;海南人游海南成潮流[N];海南日报;2007年

9 邓建华;请湘企到海南加工槟榔[N];海南日报;2007年

10 王颜梅;听海南人写的歌听写海南的歌[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秋丽;琼山县在海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发掘其历史文化资源的设想[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韩晓康;《海南省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12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12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