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荫木砍伐及地方社会应对

发布时间:2018-11-06 15:36
【摘要】:明清时期徽州地区重视对坟山荫木保护,但坟山荫木遭非法砍伐的情况仍不时发生,这不仅影响徽州的地理景观,也冲击了徽州地区的风水意识。探讨徽州地区坟山荫木遭砍伐的原因及地方社会的应对,能丰富徽学研究,还可以为基层社会运作方式提供一个鲜活的样本。
[Abstract]: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zhou regio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shaded trees in the grave mountains, but the illegal logging of the trees in the tombs still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not only affected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Huizhou, but also impacted the fengshui consciousness of Huizhou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cutting down of shady trees in the grave hills of Huizhou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cal society, which can enrich the study of Huizhou and provide a fresh sampl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grass-roots society.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皖南生态环境变迁与地方社会”(10YJC7700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皖南生态环境变迁与地方社会”(12CZS04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明清以来徽州地区农业地理研究”(2012M520810)
【分类号】:K248;S-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郑振满;;茔山、墓田与徽商宗族组织——《歙西溪南吴氏先茔志》管窥[J];安徽史学;1988年01期

2 陈柯云;从《李氏山林置产簿》看明清徽州山林经营[J];江淮论坛;1992年01期

3 卞利;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4 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J];学术界;1991年02期

5 陈瑞;;元代徽州宗族祖茔规约二则释读[J];史学史研究;2009年01期

6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初探[J];中国农史;2003年02期

7 陈瑞;明清徽州林业生产发展兴盛原因探论[J];中国农史;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春;;清代徽州的民间合约与乡村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邹怡;;徽州佃仆制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王志龙;;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4 刘道胜;;众存产业与明清徽州宗族社会[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5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经营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6 王世华;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社会秩序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关传友;;论清代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意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梁明武;李莉;;明清婺源木商兴盛原因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关传友;;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夏启发;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饶伟新;生态、族群与阶级[D];厦门大学;2002年

7 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佘伟;婺源《保龙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志伟;从乡规民约石刻看西南地区民间环境意识(1638年-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4 周东旭;明代司法中的里长和老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灵超;历史乡村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秦庆涛;《丝娟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吴宝莲;近代晋冀鲁豫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忠仲;徽商与明清时期的土地市场[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海晏;民初商事公断处:商事裁判与调处——以苏州商事公断处为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陈柯云;从《李氏山林置产簿》看明清徽州山林经营[J];江淮论坛;1992年01期

3 彭镇华;徽商兴起与中国传统林业[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宗殿;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J];古今农业;2000年01期

2 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圩田兴修[J];中国农史;2009年01期

3 吴滔;明清时期虫灾考述[J];农业考古;2000年03期

4 余龙生;孙丹青;;明清时期江西特产作物的种植及其影响[J];农业考古;2009年01期

5 杨礼玉;;徽州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布局[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党晓虹;;明清晋陕地区乡规民约对水资源的管理及其作用探析[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7 吴建新;;明清时期粤北南雄山区的农业与环境[J];古今农业;2006年04期

8 李晓方;;明清时期赣南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变迁探析[J];农业考古;2007年04期

9 王福昌;;明清时期广东从化县乡村经济的开发与生态变迁[J];古今农业;2009年04期

10 李锦伟;;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池;漳州农作物传入台湾(二)[N];闽南日报;2009年

2 刘伟;中国古人的抗旱智慧[N];粮油市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诸英;明清时期皖南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周广西;明清时期中国传统肥料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晴;河网、湿地与蚕桑[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荣;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态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刘玉静;明清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国庆;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稻作民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光道;不同油茶品种抗炭疽病机制及RAPD分析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5 冯利兵;中国古代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4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14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