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九年参务案

发布时间:2018-11-09 07:38
【摘要】:人参是东北的三宝之一。清朝在开发人参资源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参务管理制度,对采参活动的形式、规模、进程,尤其是对人参利益的分配格局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乾隆五十九年,吉林将军恒秀为了弥补官银的巨大亏空,违规向参农之外的民户和铺户强行摊派民票,结果被告发,由此引起了当时震惊朝野的乾隆五十九年参务案。笔者在对本案的阐述过程中,进而上窥清初最高统治者的精神层面,指出清初诸帝在开发人参资源的问题上明显表露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与民争利的思想,在对待地方官员的问题上颐指气使,难以沟通,关系十分紧张。由此乾隆帝将本无大罪的吉林将军恒秀、吉林官参局协领诺穆三革职查办,并判以监候秋后处决的重刑,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冤狱,实乃乾隆帝平生的一大败笔。
[Abstract]:Ginseng is one of the three treasures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inseng resources, the Qing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ginseng management, and made detailed regulations on the form, scale and process of ginseng collecting activities, especiall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inseng interests. Qianlong 59, Jilin General Heng Xiu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huge deficit of the official silver, illegally assessed the people's votes outside the farmers and shops, and the result was reported, which caused the 59 Qianlong case that shocke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opposition at that time. In the course of expounding this cas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emperors obviously showed the idea of eager achievement and instant profit and the idea of competing with the people for profit in the development of ginseng resources. When it comes to dealing with local officials, it is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and relations are tense. Thus Emperor Qianlong will not be guilty of Jilin General Heng Xiu, Jilin officials and Bureau officials to lead Mu three dismissals, and sentenced to prison after the autumn execution of the heavy sentence, create a appalling injustice prison, in fact, Qianlong Emperor's life is a great failure.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清代东北人参管理制度研究”(项目号:L13BZS010)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郁楠;;清代雍正朝东北参场及采参管理特点[J];满族研究;2008年03期

2 廖晓晴;;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嬗变[J];理论学刊;2013年11期

3 李博;;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东北地区的私参活动[J];史学月刊;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艳波;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磊;论清代前期东北参务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影响[D];辽宁大学;2008年

2 王亮;清代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戴昌乐;清代三姓副都统衙门职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新良;论乾隆秘密建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2期

2 殷崇浩;;乾隆时漕粮宽免的原因及其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年04期

3 江珊;乾隆帝惩处高朴私贩玉石述略[J];历史档案;1993年01期

4 王佩环;;清代东北采参业的兴衰[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4期

5 柴野;;历史上真实的香妃[J];科学大观园;2009年18期

6 杜家骥;乾隆之女嫁孔府及相关问题之考辨[J];历史档案;1992年03期

7 李寅;;乾隆乌喇那拉皇后剪发事因新证(中)[J];紫禁城;2009年06期

8 林永匡;乾隆帝与官吏对盐商额外盘剥剖析[J];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3期

9 戴逸;;论乾隆[J];清史研究;1992年01期

10 陆娱;;关于香妃身世的探究[J];办公室业务;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恽丽梅;;论乾隆帝三位固伦公主的册封[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2 姚安;;乾隆帝与天坛祭天[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恽丽梅;;和敬公主及其府邸[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4 韩茹;;阿桂与缅甸之战[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5 唐岱蒙;;董仲舒的“不与民争利”思想主张和当代社会价值[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6 张杰;;第十五讲 乾隆皇帝与宠臣和坤[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7 秦国经;;乾隆皇帝与北京城[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大庆;;清乾隆朝黄淮下游地区的祭河与祀神[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大学;;朝代更替、社会记忆与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10 王菡;;W 家Wf鴻(所藏《四^玣鴡=目》稿本述略[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景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乾隆帝与法国神父蒋友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程令水;乾隆皇帝与廖桥御膳香油[N];中国档案报;2006年

3 冯佐哲;“上书房”是怎样一个机构[N];北京日报;2008年

4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朱亚非;一门三公 父子同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王英华;清代河臣的贪冒[N];光明日报;2005年

6 高永清 余志群 邱正锋;卢绍绪重建通远桥[N];扬州日报;2006年

7 史馆文;中英首次通使,,两个世界撞击[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史馆文;宽严相济,一张一弛,治世之道也[N];中国档案报;2004年

9 李树基;王尔烈与“得天独厚”碑[N];友报;2007年

10 史馆文;用武开基,右文致治[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D];云南大学;2002年

2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洪兵;清代顺天府与京畿社会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黄治国;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赵琰哲;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7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晓晶;六世班禅进京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霞;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梁骥;张照年谱[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郁楠;清代东北参务管理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尚振山;乾隆二十六年(1761)山东黄河运河水灾及其救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王长颖;武亿年谱[D];兰州大学;2007年

6 黄永有;《培远堂手札节要》校注[D];广西大学;2008年

7 赵丽云;乾隆巡游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宇;孙嘉淦伪稿案与乾隆朝政治[D];吉林大学;2004年

9 沈胜群;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群体研究(1775-1820)[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19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19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