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政治教学中“儒学思想”的融会贯通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Han Dynasty coul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drastic reform of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The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world of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was integrated with his political rule. He integrated "respecting Confucianism and promoting learning" in his politic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widely applied it to feudal orthodoxy as a model of emperors of all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化工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问题研究》(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81号)资助,项目主持人:孟繁琨
【分类号】:D691;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本琼;;汉武帝“尊儒兴学”思想与汉代儒家思想政治教育[J];兰台世界;2013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海燕;汉代平民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栋彦;;从《尚书·无逸》看西周政治教育思想[J];兰台世界;2013年30期
2 刘向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继刚;汉灵帝鸿都门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隋建华;《管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学标;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海涛;汉代私学教育及特点[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玲;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白幽兰;从《白虎通义》管窥东汉社会人伦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永军;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5 殷苗苗;汉代胎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炳瑞;两汉童蒙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幸福;中国古代平民教育略说[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2 骈宇骞;;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兵书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01期
3 郭炳洁;;论汉代私学教育对社会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8年06期
4 马新;;里父老与汉代乡村社会秩序略论[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5 许志强;;浅析汉代西南地区陂塘水田模型的分布和传播[J];古今农业;2008年02期
6 沈刚;;居延汉简中的习字简述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
7 刘孟骧;董仲舒:早期中古文明的导师[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建军;马瑞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11期
9 张元城;;西汉的儒生郡太守与儒学教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姚宏杰;;汉代官学教师制度述论[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晏昌贵;[N];光明日报;2006年
2 吉林财经大学 傅琳凯;[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新城;东汉铜镜铭文整理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文霞;古代儒家德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禹平;汉代儒生的社会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学娟;两汉教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广亮;汉简所见西北戌卒戌吏文化学习活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变丽;两汉的私学教育及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宝宁;汉代西北边塞教育浅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左春波;汉代私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广西儒学学会[J];孔子研究;2002年06期
2 颜世安;关于儒学中“历史文化优先”意识的一些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蔡德贵;东方儒学共同的价值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恩御;佛学与儒学三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朱展炎;“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刘东超;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J];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庄海生;儒学发展史中的佛学化倾向[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黄昀;略论少数民族文化对儒学的影响[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9 汪涛;论佛学对儒学思辨方式的提升[J];船山学刊;2004年04期
10 廖才高;论儒学的演化及其影响力[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平;;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水生;;儒学与日本现代化新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沈小勇;;浙江儒学的知识传统及其现代价值[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夏乃儒;;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承贵;;活在生活中的儒学[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一辑)[C];2011年
6 于作敏;;略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7 施炎平;;从“成人之道”看儒学核心理念及其价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成际;;儒学与当代日常生活伦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鞠曦;;段正元儒学思想论略及其哲学反思[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郭荣丽;;儒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好光邋同济大学教授 邵龙宝;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普及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 汤一介;期待21世纪儒学有新的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马来平;儒学创新的着力点[N];联合日报;2014年
4 左岸;“百姓儒学”,掌声之后贵在坚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5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百姓儒学”给乡村增添“道德营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荣芝;《儒学引论》简介[N];河南日报;2003年
8 汤拥华;儒学何以获得当代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解读儒学的一个独特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蔡报文;儒学与现代民主[N];珠海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彩霞;全球化时代中的儒学创新[D];浙江大学;2003年
3 张鹏;北魏儒学与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4 周红;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爱玲;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与融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宝峰;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沈尚武;叶适儒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霞;略论儒学在中唐时期的演进[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春;汉初儒学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3 黄伟;反思与回归—梁启超儒学思想的嬗变[D];河北大学;2008年
4 左康华;儒学传播实现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昀;略论儒学与少数民族的相互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金亮;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D];山东大学;2008年
7 刘钦春;宋恕儒学思想初探[D];西北大学;2002年
8 孟七应;儒学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深厚底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庭;胡适儒学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静;儒学在中唐的衰微及原因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19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1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