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地方织造的兴衰变迁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with the decline of sericulture and planting outside Jiangnan, the local bureau of weaving and dyeing declined, and the arrears of making satin and satin per year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Paying money to order satin piece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ecame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emergence of collar weaving made the ra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of Jiangnan silk industry more prominent, and finally contributed to the situation of silk industry dominating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单位】: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大学;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0&ZD069
【分类号】:F426.899;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惠民;近代浔商迅速崛起的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2 董惠民;;浔商对近代浙北民族企业的开创及社会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翔;中国丝绸生产区域的推移[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陈清奇;浙江蚕业全国之最记述[J];蚕桑通报;2002年04期
6 金琳;;从《经纶堂记》残碑看明代浙江官营织造[J];东方博物;2007年02期
7 陈海林;;浅谈“双林绫绢”生产技艺及花色品种[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0年Z1期
8 赵丰;织物的类型及其组织元[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9 李宾泓;我国蚕桑丝织业探源[J];地理研究;1989年02期
10 陈志刚;;再说江南农业生产的内卷型商业化与边缘化——以明中后期政府的农政管理体制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王翔;;民国初年传统丝织业的转型[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民国苏南蚕业生产改进研究(1912-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昝金生;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罗yN波;汉唐时期礼仪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温润;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周晴;河网、湿地与蚕桑[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5年
8 汪波;南浔社会的近代变迁(1840-1937)[D];浙江大学;2006年
9 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加华;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清代吉祥纹样在定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冰莹;近代江南丝绸装饰纹样的流变及其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3 姚沐;庞元济虚斋书画收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张传寿;1368年-1840年中国民营手工艺市场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5 许发祥;近代民族资本浔商衰落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袁丽丽;唐代河北道土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敏;清末杭州关进出口贸易研究(1896-1910)[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克龙;东方艺术之花—都锦生织锦艺术探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乡经济的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殷飞飞;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华;历史的再现─—桃园乡私营丝织业调查手记[J];丝绸;1995年05期
2 党昊;;对明朝丝织业重心南移原因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4期
3 韩惠卿;杭州“丝绸之府”的由来(史料)[J];蚕学通讯;1994年03期
4 范金民;明清时期的苏州丝织业[J];丝绸;1989年07期
5 王义亭;荆州丝绸数千年[J];丝绸;1992年03期
6 李卫平,刘铮;河北丝绸古今谈[J];丝绸;1991年06期
7 孙先知,陈廷玉;四川丝织的历史和现状[J];四川丝绸;1995年03期
8 卢华语;;唐代成都丝织业管窥[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4期
9 ;意纺织巨头与中国合作生产丝绸[J];纺织导报;1991年07期
10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88年(第五卷)总目录[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翔;;民国初年传统丝织业的转型[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2 温卫东;高嘉新;杨振梅;;高色牢度丝绸用染料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3 顾荣斌;;论丝绸服装和丝绸图案设计[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关于振兴丝绸行业的报告[A];中国蚕学会面向21世纪蚕业振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阳;;毛/迪丝绸的开发及染整工艺[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宝林;;南京云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促进科技进步 弘扬丝绸文化[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8 张慧;李玉虎;;古代丝绸的耐久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柯贵珍;于伟东;杨婷婷;;天然植物染料黄连的抗紫外性能[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瑞哲;刘树梅;;欢迎辞[A];第十一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丝绸行业协会 供稿;以点带面 丝绸协会着力建设丝绸品牌[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燕子;杭州确立丝绸与女装为产业主攻方向[N];中国服饰报;2009年
3 记者 邓国芳;让丝绸之府女装之都誉满全球[N];杭州日报;2009年
4 徐宏;鑫缘丝绸承德店进驻承德商城[N];承德日报;2009年
5 孔博 车晓蕙;广东丝绸集团“蛋糕”变小市场更要做“精”[N];经理日报;2008年
6 记者 欧维佳 实习生 唐浩轩;南充丝绸专卖店辐射20多个省市[N];南充日报;2010年
7 刘建南;丝绸与女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绚亮杭城[N];中国纺织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毕国学 通讯员 彭飞;南充丝绸馆昨在中丝园开馆[N];深圳商报;2009年
9 记者 瞿剑;这种丝绸不起皱不缩水[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明;丝绸难挡“寒意” 集体上书“取暖”[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永礼;物理环境对古代丝织品色泽和丝质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2 肖爱丽;上海近代纺织技术的引进与创新[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文利;离子型硫化染料的合成及其染整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璐;从美亚织绸厂的设计管理制度看民国时期上海丝织业的演进[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杨晓枝;近代苏州丝织手工行业管理状况及相关制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杨明英;丝绸服饰舒适保健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张毅;手工文化的传承[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5 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孙琳霞;一种天然黄色家蚕丝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白延荣;宋代麻织业初探[D];河北大学;2009年
8 黄豪杰;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实践与探讨[D];苏州大学;2006年
9 周维;基于运筹学及统计学的生丝产质量管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传文;明代匠作制度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27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2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