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清时期国号新考

发布时间:2018-11-28 16:33
【摘要】:对努尔哈赤称汗迄皇太极称帝前,此政权国号究竟是"金"、"后金"或二者皆曾使用,学界至今仍缺乏共识。得益于近年来大量先清时期资料的刊行甚至数字化,通过首次地毯式地搜找相关满、汉文史料与文物,确认并无任何"后金"曾作为国号之坚实证据,且从查得的百余例官方用法,可知先清时期的国号应始终为"金","天命"也并非年号。
[Abstract]: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on whether the name of this regime is "gold", "later gold" or both. Thanks to the publication and even digitiz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s during the early Qing period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first carpet search to find relevant materials and cultural relics in Chinese,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re was no solid evidence that the "late Jin" had ever been used as a national name. From the official usage of more than 100 cases, we can see that the name of the first Qing Dynasty should always be "gold" and "fate" is not the name of the year.
【作者单位】: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庆仁;论后金天命纪元之不存在[J];满族研究;1997年02期

2 李宝田;金毓■;;牛庄城老满文石刻考释(二篇)[J];考古通讯;1957年01期

3 高庆仁;1616年上尊号后努尔哈赤政权名称考辨[J];满族研究;1997年01期

4 李贤淑;关于牛庄城老满文门额[J];满族研究;1996年03期

5 邹宝库;;辽阳东京城发现满汉文石刻门额[J];文物;1982年04期

6 李理;于颖;;后金云板纵横谈[J];寻根;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论清代中期松花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2 张晓明;;明代辽东海州卫[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士尊;;明代辽东牌坊考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述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永江;陈力;;入关前八旗蒙古科举考[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6 刘颇;黄云鹤;;东北汉族民俗文化构成及其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任树民;李秋;;清代流人的地理分布及其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吉林地区为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高乐才;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评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任树民;李秋;;清代吉林流人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存状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广义;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D];吉林大学;2007年

5 费驰;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7 郭艳波;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小莉;清代满族萨满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琨;大连地区妈祖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玉柱;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许学权;清朝莽牛哨设汛事件及其对清、鲜关系影响[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张公政;何处是东北:“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新知识群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臧新英;赵尔巽与奉天清末新政改革[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7 付长玉;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王义正;清代盛京地区自然灾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金华;清代东北籍进士的文献成就述论[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刘莹;当代方志学理论及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J];历史研究;1987年03期

2 关孝廉;论《满文老档》[J];满族研究;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川;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04期

2 郑天挺;关于学习满文的一封信[J];北方文物;1983年04期

3 李治亭;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设想[J];史学集刊;2003年03期

4 李世愉,,李尚英;1993年清史研究概况[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04期

5 ;面向21世纪的清史研究──部分清史专家笔谈[J];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6 林存阳;2001年清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08期

7 孟凡人;五代宋初于阗王统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03期

8 王锺翰;清史研究与民族古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任万平;第九届国际清史研讨会综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6期

10 吴玉清 ,王绪芬;2003年清史论文索引[J];清史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永年;;也先与“大元”——也先王号、年号和汗号的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2 刘肃勇;;第九讲 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地位[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3 卫月望;;“万岁千秋”钱臆[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4 乔幼梅;;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5 王京阳;;中华标点本《旧唐书》献疑[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6 朱清泽;李鹏贵;;木华黎厚待降将之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张杰;;清代科举家族[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王岗;;海陵王与金中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树民;;曲折发展的《南山集》案及其余波[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10 刘肃勇;;第八讲 金太祖进军辽东[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执笔: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清史纂修不断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杜军玲;聚焦清史纂修新进展[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舒琳;清史编纂向审改阶段过渡[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 邹爱莲;百万件档案纳入国家清史工程[N];中国档案报;2009年

5 贾建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清史”刍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康光磊;华中师大献力国家清史编纂工程[N];湖北日报;2009年

7 吴宝三;清史之最第一人[N];文艺报;2007年

8 戴逸;清史纂修与时代脉动息息相关[N];光明日报;2008年

9 黄兴涛;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戴逸;《清史镜鉴》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莹波;宋日贸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龙小松;冲突与融合——金代文化的变迁[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振兴;清朝治理湘西研究(1644-1840)[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孙淑秋;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王彦章;清代的奖赏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彦臣;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勇;隋唐相关年号内涵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燕杰;朝鲜光海君时期对明、后金“两端外交”政策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伟;英雄与时代[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玄花;金丽外交制度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晓梅;《松漠纪闻》探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群英;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吕洪伟;金末金宋关系相关问题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蒙进君;清初广西平叛战争相关诸问题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育臻;金朝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6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6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