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华北宗族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08 13:45
【摘要】:在清代华北乡村社会,虽然缺乏结构形态完整的宗族组织,但是宗族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民众纠纷的过程中,州县官重视发挥乡村宗族的作用,多将民事诉讼案件转交宗族调解;而宗族组织为协调族群利益,维护宗族秩序,将调解族内纠纷作为其基本职责。华北宗族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bstract]:In the rural society of North China in Qing Dynasty, although there was a lack of clan organizations with complete structure, clan activities generally existed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 life.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public disputes, prefectural and county officials attach importance to play the role of rural clansmen and transfer civil litigation cases to clan mediation;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ethnic groups and maintain clan order, the prefectural and county officials take mediation of disputes within the clan as their basic duty. North China cl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rural social order.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7005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91)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尔康;清代宗族、村落与自治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日根;张先刚;;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3 王先明;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J];探索与争鸣;1996年01期

4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郑小春;;汪氏祠墓纠纷所见明清徽州宗族统治的强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沈玮玮;;从甘结到具结悔过:传统民事司法信任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吴正茂;赵永伟;;法律儒家化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琳琦;宋元时期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9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10 冯尔康;;清代宗族祖坟述略[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丹;;我国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与领导体制的演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9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彭红艳;刘伦文;;国家与乡村关系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2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3 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4 常建华;明代江浙赣地区的宗族乡约化[J];史林;2004年05期

5 常建华;明代墓祠祭祖述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常建华;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J];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7 科大卫;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赵世瑜;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从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9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吉东;;清代华北乡村治理研究——以顺天府宝坻县乡保制为例[J];历史档案;2007年02期

2 ;天津市北郊和宝坻县发现石器[J];考古;1976年04期

3 陈弘毅 ,孙仪;娄永旺和他的伙伴们[J];w芸,

本文编号:236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6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