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演进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唐代女子体育发展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体育大学》 2014年
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演进之研究
赵屾
【摘要】:我国近代高校体育教育演进鲜有从“性别”视角进行审视的研究,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与女性发展关系的研究也并非常见。历经百年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折射出了其在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了形态迥异的嬗变历程。 研究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演进,有利于新时期高校女子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为当下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历史性的借鉴和依据,更有利于我国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树立和科学女性观的形成。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演进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的演进,肇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晚清时期。经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三个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呈现出了萌芽性、舶来性、被动性和封建性的时代特征。 伴随着清末“新政”时期“癸卯学制”的正式颁布,我国高校女子体育教育开始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效仿日本学制,拓展女性社会发展空间,但依然受制于世俗观念的桎梏和束缚。 自“癸丑学制”颁布至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是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虽出现了一些逆流,但其在演进中呈现出的徘徊与前进,创新与融合的特征仍是这一时期的主导特点。 2.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的演进,展现出了“钟摆式”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了从“无”到“有”、从“高”到“低”的普及化与大众化演变趋势;呈现出了从“闭关主义”到“拿来”主义再到“土洋之争”的渐变路径。三种嬗变形式,诠释出了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一个世纪以来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 3.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的演进,是在主体和客体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其中,女性主体意识与形象的树立和发展是主体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女性观)、教育等几个方面构成了客体因素。 4.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的演进,在体育教育宗旨,体育课程改革,课余体育发展等方面对现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以史为鉴,本文研究为我国当下高校女子体育教育发展提出了,开设性别化体育课程;增加女生“适应性”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制定科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发挥体育教育功能,促进女性领导力提升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莲波;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崔晓华;黄晓灵;叶春;张健;;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李霞;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J];江汉论坛;2001年02期
4 李忠康;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论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张萍;试论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珍珍;朱镜人;;教育交流对安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陈晓芳;;198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郭泽成;周岳峰;;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张德利;尹维增;陈有忠;刘玉琴;;高校体育教育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牛永刚;;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尹维增;张德利;;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9 杨志民;于平;;安徽省农业科技人员体育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10 杨志民;邓玉;于平;;安徽省农村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曦;;对发展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2 闫晓军;;田径运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钱民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及未来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陈亚亚;;论现代男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别盲区——以作家鲁迅的创作文本为例[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6 董焱;;以舞蹈关注生命健康——中国当代健身舞蹈的价值体系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7 李新博;王明建;王慧芳;龚巧丽;;对橡皮筋在高校女生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效性初探[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尹俊虎;;西方教育文化对近代北京教会中学的影响——以北平私立南堂中学为例[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9 邵宝;王冬莉;;清末留日学生与就读学校关系之研究——从嘉纳治五郎与杨度的辩论谈起[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4年刊[C];2014年
10 栗燕梅;;休闲体育与生活方式——以广州、深圳为例[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洪涛;我国体育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李晨峰;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玭;上海市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刘献国;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刘国旺;湖北省武汉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瑜伽教学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徐雄;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文彪;论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莫洁华;孙季成;;清末大通学堂体育教育思想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健;唐代女子体育的兴盛及其原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卢兵;对我国女子体育文化兴衰流变的历史考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3 章茹;李海峰;;从社会学角度解析我国女子体育的崛起[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肖宁;;对我国女子体育文化历史脉络的回溯与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列论文之一[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黎莎;;比较近代中日女子体育之兴起[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4期
6 刘人锋;;晚清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李金梅;薛廷利;;浅议唐代女子体育的多元化兴起[J];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8 李金梅;薛廷利;;论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及开发唐代女子体育资源之现实意义[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黎伟;李峰;;辽宁省女子体育竞赛成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贾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女子体育研究会召开筹务会[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黎莎;;比较近代中日女子体育之兴起[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王云;;社会性别视域中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邓亚萍;[N];人民日报;2008年
2 代刚;[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N];中国体育报;2000年
4 本报评论员;[N];中国妇女报;2008年
5 史律 旅美学者;[N];华夏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淼;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看女子体育地位的提高[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玉婷;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演进及其社会基础[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王浩;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研究(1927-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梅玉;抗战时期成都女子体育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5 赵屾;我国近代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演进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6 潘勤;中国社会的三次转型与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贾致国;延安根据地时期女子体育开展状况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8 付佳琪;20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女子体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9 程秋娟;我国唐代女子体育发展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蒙寿宏;唐代女子休闲体育[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唐代女子体育发展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