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品与功劳:北魏开国爵的封授标准
[Abstract]:Taihe sixteen years, the Northern Wei state began to implement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The Founding Viscount was a solid baron that could be granted food. It was conditional for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grant the country the honor of founding the country. They must be state officials, and must be meritorious for the country. The rank of state officials should not be lower than six,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 officials can be divided into military performance and official service. Moreover, the rank of state official is not requir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his official. These provisions are applicable to all those who are called upon. Beca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fficial standard system implemented by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founder of the country, it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mperor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mperor's rul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K23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培红;;汉宋间敦煌家族史研究回顾与述评(上)[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2 俞鹿年;;北魏前期的内侍官[J];法律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3 王连龙;;新见北魏《济阴王元郁墓志》考释[J];古代文明;2010年04期
4 张鹤泉;;北魏前期诸王虚封地改封考[J];古代文明;2011年01期
5 张鹤泉;侯瑞;;略论北魏前期诸王所领将军号的迁转与传袭[J];古代文明;2012年01期
6 王继训;;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7 王明前;;北魏财政体系与财政管理初探[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8 张金龙;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J];历史研究;1999年06期
9 姚建根;王茂华;;北朝的“坊”[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10 胡鸿;;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会及其历史书写——以《魏书·官氏志》为中心[J];历史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耀中;;解析《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祠庙[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范兆飞;中古太原士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韩雪松;北魏外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浩;两汉魏晋南北朝天子政务秘书系统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鲜卑拓跋部政权的建立及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yN;北魏徭役考[D];云南大学;2011年
3 李民刚;关陇集团形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学伟;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李旺达;北朝武川集团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王东洋;魏晋北朝考课制度探讨[D];郑州大学;2004年
7 宋妍娟;北魏州郡演变考论[D];山西大学;2005年
8 田振洪;魏晋南北朝“特务”型监察官的监察活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管萍;北魏平城政权的胡化与汉化[D];山西大学;2006年
10 王慧涓;北魏汉化道路上的尚书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耀中;北魏太和年间官制札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陈琳国;;北魏资荫制及其渊源[J];学术月刊;1987年04期
3 周兆望;北魏“停年格”述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高贤栋;论孝悌观念在北魏的确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姚建根;王茂华;;北朝的“坊”[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6 张鹤泉;;论北魏前期诸王爵位继承制度的特征[J];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7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J];古代文明;2011年02期
8 刘军;;论北魏拓跋遵之死[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9 彭体用;试论北魏的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梁满仓;;北魏后期的贪污之风与治贪之策[J];探索与争鸣;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o%添av文;;关于北魏的赠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莫久愚;;北魏前期政治中的民族问题和崔浩之诛——与陈汉玉、陈汉平二同志商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松下宪一;;北朝隋唐时代史料中的“代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会玲;;论冯太后对北魏前期改革所起的作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严耀中;;北魏中书学及其政治作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施光明;;北魏中书学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刘驰;;拾遗补缺,,言人所未言[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刘琳;;北朝士族的兴衰[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9 杨耀坤;;东魏北齐兵制概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10 余欣;;信仰与政治:唐宋敦煌祠庙营建与战争动员关系小考[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陈红太;领导人的优劣与官品问题[N];北京日报;2011年
2 四川省委书记 刘奇葆 本报记者 刘裕国 整理;在风浪中锤炼官品人品[N];人民日报;2011年
3 张宗伟;手刻支前功劳证[N];中国商报;2002年
4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袁懋振;以好人品树立好“官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5 陈永康;解放军战士的功劳证[N];中国商报;2002年
6 许会玲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冯太后对北魏前期改革所起的作用[N];衡水日报;2011年
7 罗丽虹;贵州体彩公益金功劳不小[N];中国体育报;2000年
8 ;怎样修炼好“官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9 中共中央组织部 赵安华;做人为官的品与格[N];中国人事报;2008年
10 张跃明、陈安乐;只有苦劳没功劳的不提拔[N];解放军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琳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6 杨龙;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黄河;北魏监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陈开颖;性别;;信仰;;权力[D];郑州大学;2012年
9 徐成;北朝隋唐内侍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帅;禅让与秩序[D];山西大学;2013年
2 罗欣;北魏选官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3 周升华;北朝杂户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王仁磊;试论河北地区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与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5 洪吉;北魏皇帝的巡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清霖;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西云;魏晋南朝四中郎将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钊;北魏军镇制度探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袁方;略论北魏的宗王政策[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王慧涓;北魏汉化道路上的尚书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4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1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