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倪谦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及贡献

发布时间:2017-02-17 19:54

  本文关键词:明代外交使臣出访制度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3年

明代倪谦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及贡献

牛启芳  

【摘要】:明朝与朝鲜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往来两国的使臣担任了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关于朝鲜派往明朝的使臣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就明朝派往朝鲜的使臣研究还很不够。对明朝使臣文化交流活动的研究,是两国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倪谦是众多明朝使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本文论述了倪谦与朝鲜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他为两国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以两国现存史料《明实录》、《朝鲜王朝实录》,倪谦及相关朝鲜文人的文集资料,为主要参考文献,采用原始文献互证的方法,重现了倪谦出使朝鲜期间及回国后的文化交流活动。并通过对后世两国文献关于倪谦记载的细致梳理,揭示了他与朝鲜相关文化交流活动给两国外交、文化、文学交流等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肯定了其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为在历史背景中更为深入的了解使臣倪谦,首先对明朝使臣的派遣及倪谦个人生平、出使情况重新作了细致的梳理。并按照频繁度及成果多少,将倪谦与朝鲜相关的文化交流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出使朝鲜期间。这也是倪谦与朝鲜交流最活跃、内容最丰富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向朝鲜传播了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树立了明朝使臣的正统儒士形象;为馆伴讲习汉韵、纠正律法解释上的错误,并为朝鲜拼音文字的创制与律文的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倪谦还对朝鲜的人才、文化、民风等作了深入的了解,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与馆伴申叔舟、成三问、郑麟趾、安平、李季甸等文人进行了唱和、赠诗等深入的文学交流。他们谈经论史、酬唱不辍,谱写了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辉煌篇章。从两国友谊及文化交流的角度讲,这些诗文是两国友好交流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意义。倪谦与朝鲜文人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为后来他们的继续交往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时期是倪谦完成出使任务回京后的十余年间。此阶段的交流是零散的,内容相对较少。倪谦回国后与出使时结识的文人申叔舟、安平互通书信,向其弟子及周围人讲述他在朝鲜发生的故事。而且,他与朝鲜文人的诗文被广泛传阅。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为明朝人了解朝鲜提供了机会。倪谦还为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李承召、朴元亨、韩明浍或作送别诗,或作记文。从文化交流的延续角度讲,此时期的交流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给朝鲜文坛带来了一些影响。 倪谦的出使开创了明朝与朝鲜的“唱和外交”,将两国的政治外交与文化交流结合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朝鲜的传播,也为明朝了解朝鲜社会、文化提供了机会,尤其如《辽海编》、《皇华集》的刊印,推动了两国文化的双向交流:倪谦与馆伴申叔舟、成三问、郑麟趾等朝鲜文人的“神交”及深厚友谊,为后世明朝使臣与朝鲜文人的交往树立了榜样,为世人代代传颂;倪谦为朝鲜文人安平、韩明浍所作诗文,直接或问接的引发了朝鲜文坛的题诗、赠诗之风,为朝鲜文坛注入了活力。 总之,倪谦的文化交流活动奠定了他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明朝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8;G125;G13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杭伦;杜慧月;;《辽海编》与倪谦出使朝鲜考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董明;明代朝鲜人的汉语学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姜维东;;刘鸿训、杨道寅与《辛酉皇华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孟宪尧;孟小泸;;明代出使朝鲜使臣类型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王克平;;《皇华集》的文学价值[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吴莲姬;明清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7 黄有福;《朝鲜诗选》编辑出版背景研究[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8 杜慧月;;历史镜像中的《皇华集》诗歌——《李朝实录》、《皇华集》的互文阅读[J];东疆学刊;2010年02期

9 权赫子;;从《皇华集》“箕子题咏”看辞赋的外交功能[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10 曹春茹;;明代使臣在朝鲜的政治、文化活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4 刘春丽;明代朝鲜使臣与中国辽东[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圣苏;明代文化宦官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竹山;试论世宗时期朝鲜与中国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7年

4 李鸣鸣;明代外交使臣出访制度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琳;龚用卿及其《使朝鲜录》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6 高攀攀;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平;;《皇华集》的文学价值[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姜维东;;高句丽献鱼却敌传说——高句丽传说考源之三[J];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3 赵克生;;明代宫廷礼仪与财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朱晶;;古朝鲜引入与改进火药和火器的历史研究[J];东疆学刊;2008年01期

5 曹春茹;;明代使臣在朝鲜的政治、文化活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漆永祥;;关于“燕行录”界定及收录范围之我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5期

7 董向荣;李永春;;从历史教科书看韩国人的中国观——以中韩认知冲突为中心[J];国际论坛;2012年06期

8 孙泓;;2011—2012年度朝鲜古代史研究综述[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3年02期

9 徐凯;武玉梅;;晚明臣使朝鲜史事述略——以《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为中心[J];韩国学论文集;2006年00期

10 王涛;;天朝的边疆与帝国的界务——明朝“边界记忆”:以鸭绿江为个案的考察[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泓;;2011-2012年度朝鲜古代史研究综述[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晓娟;《洪武正韵》多音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琴;从中韩外来词来看两国文化相互之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雪琴;作为汉语口语教材的《朴通事谚解》特点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玉柱;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7 赵鑫华;明蒙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春梅;《燕行录全集》中的医学史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9 张文文;康熙朝清鲜封贡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于洁;朴趾源小说讽刺艺术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胜;试论明成祖的对外政策[J];安徽史学;1994年01期

2 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张士尊;明初中朝关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张士尊;明朝与朝鲜交通路线变化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何芳川;;古代来华使节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胡凡;明代的佞幸与明代社会[J];北方论丛;1994年01期

9 洪瑀钦;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刁书仁,张春;论明初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心一;;刘瑾“变乱旧制”考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3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5 缪开金;中国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王红梅;许筠论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晶;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对中朝贡道及朝贡使节的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欢勋;明代外交管理机构述略[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非;明代援朝御倭战争与朝鲜的“再造之恩”意识[D];延边大学;2005年

5 肖春娟;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侯环;明代中国与朝鲜的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学伟;明洪武时期出访安南使臣研究1368—1398年[D];暨南大学;2006年

8 韩海梅;明代行人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崔竹山;试论世宗时期朝鲜与中国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李鸣鸣;明代外交使臣出访制度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杭伦;杜慧月;;《辽海编》与倪谦出使朝鲜考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姜阳;;明初中期倪谦出使朝鲜的表现和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启芳;明代倪谦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及贡献[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相关作者

>牛启芳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明代外交使臣出访制度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3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