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的自杀现象
[Abstract]:In the literature of Huizhou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record of suicide is more common. Suicides include Confucianism, merchant women, farmers and slaves and other social strata. This special social phenomenon has its profound causes, such as allegiance, dignity, preservation of others, family contradictions, fear, excessive grief, neighborhood contradictions, Tulai, usury and deprivation, and so on, reflecting the loyalty of Confucianism in Huizhou societ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ilial piety of civilians, heavy justice of businessmen, chastity of women, and so on, also reflect many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serious disparity between rich and poor,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women and the low status of slaves and maidservants.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60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S064)
【分类号】:K248;C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卞利;明代中后期至清前期徽州社会变迁中大众心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3 赵崔莉,李卿;徽商妇的“琵琶行”——论明清徽商妇的品质特征及贡献[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4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5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关系控制初探[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媛媛;;明清徽州粮食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沈昕;;宗族联姻与明清徽州地方社会——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5 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何水;;徽州民居中女性空间浅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赵崔莉;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小坡;;社会转型与近代徽州乡村妇女生活的变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勇;;从徽州文书看明清徽州民间的纳税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超;明代女性碑传文与品官命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丽娜;明代守寡妇女生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肖维光;清代地方宗族的文化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冬霜;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管理者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李丹丹;明清时期徽州妇女生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范玉伟;清代安徽家族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高海燕;明代中后期江南民间妇女新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D];河南大学;2004年
9 何桂端;近代广西民间商品意识及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章新芬;明清时期徽商与徽州农业互动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夏爱军;明清时期民间迎神赛会个案研究——《祝圣会会簿》及其反映的祝圣会[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3 傅衣凌;;明代徽州庄仆文约辑存——明代徽州庄仆制度之侧面的研究[J];文物;1960年02期
4 王跃生;清代中期妇女再婚的个案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明清苏州、扬州、徽州三地风俗的互动互融——兼谈“苏意”、“扬气”与“徽派”[J];史林;2005年02期
2 居蜜;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法制度与土地占有制——兼评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J];江淮论坛;1984年06期
3 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J];学术界;1991年02期
4 卞恩才 ,林述;一部富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史专著——《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一书介绍[J];江淮论坛;1983年03期
5 徐彬;;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J];西江月;2010年15期
6 李长弓;徽州山区与太湖平原经济开发的异同[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2期
7 杨春雷;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8 唐力行;从碑刻看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社会比较[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9 金涛;故乡的随想[J];知识就是力量;2000年01期
10 王健;徽州及其以外的世界:一种整体的区域史研究──读《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J];史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学文;;清代徽州房地契的对价记录及其探讨[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2 刘鲁平;;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谢春华;;徽州历史档案的征集与丰富馆藏[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若亚;;《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5 刘和惠;;明代徽州土地契约中的“大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荫贵;;章有义先生传略[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蒲霞;;徽州旧志与徽州孝文化[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8 夏仕应;;复兴徽商[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杜诚;;复刊词[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唐力行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王振忠 安徽大学学报 汤奇学;走出一府六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汪立军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国土资源局);徽州三雕:可以触摸的历史记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曹怀新;到徽州去看棠樾的石牌坊[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4 汪文利;到雄村感悟徽文化[N];黄山日报;2007年
5 ;明清徽商会票制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6 江志伟;徽州民俗中的谐音文化[N];安徽日报;2002年
7 吴顺辉;徽州宗族评说[N];黄山日报;2005年
8 记者 李学军;歙县全面修复古徽州府衙[N];黄山日报;2009年
9 光辉;安徽黄山学院徽州学社校外实践基地挂牌成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袁媛;白十源:徽州古屋进北京[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2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丁蓉;科举、教育与家族:明清常州庄氏家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蔡亚平;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传播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杨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8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9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昧茗;论影响明清徽州民居的社会文化因素及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亚红;明清香山县城镇地理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伟龙;明清东莞城镇地理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赵丽芳;明清保定人物著述简目[D];河北大学;2010年
5 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状况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黄建荣;明清江西省“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存;明清宫廷事务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稚清;试论条例在明清法律中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何诗莹;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府图景[D];广州大学;2010年
10 马世茹;明清书院教育管窥[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46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4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