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姓氏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1 07:13
【摘要】: 姓氏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而且与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家族形态、社会风俗、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地关系,因此姓氏制度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先秦文献出发,借助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材料,对我国姓氏制度的初始阶段——周代姓氏制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探讨,旨在展现当时姓氏制度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发展规律,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对于姓氏制度的影响,使读者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加深对于周代社会若干历史特点的认识,掌握我国姓氏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为当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寻根”热潮正本清源。 全文共分如下几个部分: 一、前言。主要对从古至今姓氏制度的研究过程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各个阶段中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以及研究中尚且存在的不足,提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文的写作动机、写作目的和研究方法。 二、姓、氏的起源。本章分别探讨了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姓、氏的起源问题,涉及姓的方面有:姓的起源时间、姓与氏族名称的关系、姓的诸种来源方式、古姓与“图腾”和“感生”的关系以及众说纷纭的“赐姓”的问题。涉及氏的内容有:氏的起源时间、氏在先秦文献中的指称范围和氏与姓的主要区别。 三、周代姓、氏的概况。本章具体到周代存在的姓、氏进行整理爬梳,有关姓的方面,包括对文献和文字材料中所见古姓的统计和对其因字音变迁、字形讹误造成的异写情况进行的辨订,同时对周代蛮夷戎狄之族姓的情况也有探讨。有关氏的方面,则对周代的氏分为十类进行研究,指出以国、以邑、以字、以官、以名、以居、以谥、以身份和复氏是当时氏的主要来源方式。本章末尾对当时姓氏共存的结构方式进行了考察。 四、周代贵族阶级的姓氏制度。本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对周代贵族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姓氏制度进行探讨,展示其各自的特征;其二对姓氏在男女两性方面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考察,从婚姻和社会地位的角度揭示这种差别存在的原因。 五、周代“庶人无姓氏”说质疑。本章主要对周代庶人无姓氏的传统说法提出挑战,包括对传统观点的回顾与辩驳,对史籍中有关庶人的记载的梳理考证,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六、春秋战国之际姓氏制度的变革。本章主要讨论姓氏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社会变革对姓氏制度的影响、姓氏制度发生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内容以及变化以后的情况。 七、余论。对本文的研究过程略做总结,提出今后将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姓氏产生的源头应当在氏族时代,氏族名称就是姓的滥觞;而氏族内家族组织的名号又是氏的源头。姓氏的来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用一种说法以偏概全。保存到周代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9
【分类号】:K224
本文编号:245619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9
【分类号】:K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启谦;;鲁君的家族组织及其与宗法制度的关系[J];东岳论丛;1988年02期
2 李向平;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3 赵世超;试论周代家长制家庭公社存在的原因[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江汉考古》总目之二[J];江汉考古;1983年04期
5 龚维英;楚的族姓有二说[J];江汉论坛;1983年01期
6 曹涛;;中国姓氏的演变[J];江西师院学报;1979年01期
7 严汝娴 ,宋兆麟;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J];民族研究;1981年03期
8 张正明;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兼论楚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族研究;1983年05期
9 纳日碧力戈;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J];民族研究;1990年05期
10 何星亮;图腾名称与姓氏的起源[J];民族研究;1990年05期
,本文编号:2456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