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赣南“乡里”区划空间差异与形成缘由——以赣州府“乡”、“堡”并存格局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11 09:37
【摘要】:明清时期赣南各区迥异的社会历史演变脉络,深刻影响了明清赣南"乡里"行政区划,促成了赣南内部"乡里"行政区划设置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导致该区河谷低地、小盆地与赣南南部山区之间的"乡"、"堡"并存的"乡里"行政区划格局。明清时期,赣南南部诸山区县份"堡(保)"制林立,随着军事征剿和防御作用的减弱以及行政功能的增强,逐渐与"乡里"之行政区划挂钩,趋于地域指向性明显增强,并与赣南中、北部县份的"乡"、"里"一起,共同组成了明清赣南基层行政区划的一般格局。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s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the "countryside"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setting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the "village"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which led to the valley and lowland in this area. The "township" and "castle" co-exist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pattern between the small basin and the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Ganna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the weakening of military enlistment and defense func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the system of "castle (protection)"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ern Jiangxi was gradually link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countryside", and tended to be of obvious regional directionality, with the weakening of military enlistment and defense func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Together with "Township" and "Li"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counties of Gannan, it formed the general pattern of grass-root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赣南客家地区基层治理研究”(15CSZ04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一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文化生态调谐与文化创新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州莲;;改土归流后移民家族的建构及其意义——以湖南永顺县青龙村林氏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黄传荣;;士绅与巴渠民俗婚礼文化的传承[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黄忠鑫;;清代图甲与保甲关系新论——基于徽州赋役合同文书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刘猛;陈琪;;清末徽州户口循环册研究[J];安徽史学;2015年01期

5 陈勇;;明清徽州地区的赋税征纳与社会控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王苏醒;;组织化调控视角下的宗族与农村社区警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段自成;;清代北方官办乡约与绅衿富民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吴琦;;清代湖北津渡及其运营管理[J];江汉论坛;2008年01期

9 潘大礼;;和谐与冲突:晚清武昌府宗族与列女之关系[J];理论月刊;2009年07期

10 陈开江;李仕波;;晚清宗法社会视野下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兴亡[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绍欣;;宗族组织与户役分担——以明代祁门桃源洪氏为个案[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5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6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唐皇凤;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D];复旦大学;2006年

9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娟;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桂菊;赋役·水利·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金奎;试论明代的乡村社会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翟岩;清代江西建昌府士绅与地方公共事务[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喜;宛西自治中的民团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荣蓉;江汉平原南部民居与聚落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龙琳;黄龙镇街道空间形态及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宗发旺;水利与地域社会[D];宁波大学;2011年

9 林源西;近代两湖族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欢;鄂东南传统商业集镇空间形态及其更新趋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玉铭;邱灵;任旺兵;张云;宋玉婧;;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2 钱俊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差异──一个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J];哲学研究;1999年09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雷欧阳;田高平;林志明;;论湖南省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2 叶昌东;周春山;林先扬;;近10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差异变动及其成因机制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安东尼·奥罗姆 陈向明;地点转型中的全球、地方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银华;我国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其模式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秀秀;江浙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5 张权;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1978-2012[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6 马慧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差异格局与质量特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俊娟;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测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陈楚舒;长沙市城区商业地价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贤文;中国区域科技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佳卿;网络教育空间差异下的教育SNS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6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6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