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朝鲜汉籍的回传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9-04-12 16:41
【摘要】:明清时期大量朝鲜汉籍通过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回流中国,这些朝鲜汉籍是朝鲜王朝与明清友好交流的实物见证。明清文人对传入诗文集的编选、著录、撰写序跋,不仅能体现出其对朝鲜汉文著述的关心,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中朝文人间文学交流的盛况。传入中国的朝鲜汉籍,不仅被明清藏书家所保藏,更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
[Abstract]:......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伯伟;;明清时期女性诗文集在东亚的环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徐毅;;十八世纪中朝文人间请序题跋考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李无未;;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以《韩客诗存》为依据[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7期

4 张升;;明代朝鲜的求书[J];文献;1996年04期

5 朴现圭;;北京图书馆藏《朝鲜书目》的分析与特征[J];文献;199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鸿军;明代汉籍流入朝鲜李朝及其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海鹰;谢敏;;考虑阻塞管理的电网规划混沌进化算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陈秋妮;马茂军;;陈t丶捌浠潘枷胙芯縖J];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武秀成;;《汉书·艺文志》总序献疑[J];古典文献研究;2013年00期

4 伏俊琏;;伏羲氏的历史贡献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宋亚莉;;宋学学术精神、学术方法探析[J];东方论坛;2014年01期

6 张根云;;《蔡邕集》版本源流考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李福言;;《说文系传考异》作者补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纪百灵;;杨无咎咏物词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杨德春;;侯朝宗《李姬传》考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薛玉坤;罗俊龙;;民国词坛“四声之争”钩沉——以午社词人为中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殿祥;;论闻一多和郭沫若《周易》研究的联系——从郭沫若的“易学”史学观到闻一多的“易学”观[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2 赵小华;;史、诗中的唐代孝亲观念:以两《唐书·孝友传》与唐代孝亲诗为中心的解读[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3 周小艳;;试述冯班对于文学总集的整理及其学术贡献[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4 魏志江;;关于《高丽图经》及其所体现的宋人高丽认识[A];韩国研究(第十二辑)[C];2014年

5 杨世明;;朱熹《诗集传》于《诗序》有废有从考说[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6 孙宝;;试论王安石《诗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及影响[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一辑)[C];2006年

7 白长虹;;《毛诗正义》撰者及编撰时间考论[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8 钱明;;许璋其人其事考略[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九辑】(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4 孟宪尧;《皇华集》与明代中朝友好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陈锦春;毛传郑笺研究史纲[D];山东大学;2013年

6 欧阳斐;顾炎武政治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樊运景;杨宏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朱星瑶;明清家庭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李宏哲;康熙词坛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梅;《燕行录全集》中的医学史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3 郭三琴;明代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李登峰;明朝洪武年间的对外关系[D];暨南大学;2003年

5 卢荻;明诗在朝鲜的传播[D];延边大学;2010年

6 胡爽;朝鲜诗家对明诗的批评[D];延边大学;2010年

7 刘珊;两个追求自由的悲剧形象[D];西南大学;2012年

8 叶杨曦;近代域外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镜像[D];南京大学;2012年

9 杨杰;《玉麟梦》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郭春阳;黄文焕《楚辞听直》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书仁,张春;论明初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刁书仁,卜照晶;论元末明初中国与高丽、朝鲜的边界之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董明;明代朝鲜人的汉语学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桑秋杰;明朝时期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杨通方;明朝与朝鲜的壬辰卫国战争[J];当代韩国;2001年03期

6 张辉;李成桂父子与朱明[J];当代韩国;2001年03期

7 吴莲姬;明清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8 郑成宏;中国与朝鲜半岛儒学典籍的相互交流管窥[J];当代韩国;2003年04期

9 梁泰镇;《朝鲜王朝实录》所见明清时代图书传入论考[J];当代韩国;1998年01期

10 杨渭生;宋与高丽的典籍交流[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洪培;壬辰倭乱与朝鲜文化对日本的传播[D];延边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向前;;夏译汉籍校勘价值举隅[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佳娣;;明末清初汉籍西译及中学西传[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羽离子;;中日文化交流中东传汉籍的西归[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4 李杰玲;;清代广东与日本船舶贸易中的汉籍交流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张静;;唐宋时期中日“汉籍环流”现象初探[J];学理论;2011年16期

6 周清澍;;元代汉籍在日本的流传和翻刻[J];文史知识;1998年09期

7 严绍(汤玉);;汉籍东传日本的轨迹与形式[J];文史知识;1996年08期

8 李书仓;;文化反思期的汉籍西译——以明末清初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鸿军;;明代汉籍流入朝鲜李朝及其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周振鹤;;《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艾敏;唐代中日汉籍交流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胡文婷;明清之际西学汉籍书目研究初探[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7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7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