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儒学意识形态化的积极作用
[Abstract]: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a certain extent, maintained the social order, consolidated the feudal ru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laying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and w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of China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ts positive role in histo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it consolidated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egime, strengthened the concept of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second, strengthened the rul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lf-criticism spirit; Third,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ourse,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lso inevitably had a negative impact in histor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西汉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为11XKS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22;K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全兰;;西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原因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朴民;;秦汉统一战略的思维方式与地理因素[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2 张悦;;在历史背景中凹凸《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提出原因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欧阳辉纯;;论王安石义利观的历史评价[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郭俊然;;耿_“屠城三百”考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江瀚;;孟子诗学述论[J];长江论坛;2010年02期
6 李宝祥;;黄仁宇中国“长期革命”论述略[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7 黄勇军;;魏源对传统“王霸之争”的近代阐释[J];船山学刊;2011年02期
8 李刚;;秦、齐经济思想的比较及其启示[J];经济学情报;2000年01期
9 尚永琪;文明整合与制度构建:唐代文明产生的背景[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10 韩伟;;意义的发现:历史文化与诗性情怀——读厚夫的《走过陕北》和《行走的风景》[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之林;;关于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点想法[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4 钱文亮;;道德归罪与阶级符咒:反思近年来的诗歌批评[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6 云立新;;浅议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的建构[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7 高尚;;论清末修律变法的历史必然性[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刘伟;中国专制王朝衰亡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胡红生;社会心态论[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东明;唐代外戚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田应渊;作为经历、想象和叙述的历史[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宁;非鞅?尊鞅?——先秦到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史中的商鞅形象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丽颖;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社会历史特点[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煜q;东汉末军阀与豪族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琦华;从《左传》看春秋诸侯与贵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术智;明代巡抚与中央政府关系探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F晓红;试论西汉前期治国方略的两次转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慈云生;;在中国思想史的转折点上——略论董仲舒对儒学意识形态化所起的关键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3 黄海涛;;汉代经学意识形态化的路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彭年;大一统:适乎历史之潮流 合乎民族之需要——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代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3期
5 徐卫民;《吕氏春秋》与秦代社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张玉书,杨晓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J];管子学刊;2001年03期
7 朱保书;;辉煌的宋代文化[J];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洪煜;汉初儒学的历史命运[J];史学月刊;1998年06期
9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肖宏丽;;汉文帝与汉初儒学发展关系初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心希;;浅谈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与汉代史学观念的更新[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夏增民;;“炎黄认同”与“大一统”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建构——以“炎帝”身份转换和“大一统”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戈春源;;试论六朝吴地经学的特点及其影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5 李华瑞;;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6 黄明珍;;试论董仲舒的大一统观[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7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琦;;大蒙古国诸汗身边的汉人与儒学[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10 李敏;;略论东汉首善文化——以洛阳为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献中心 郑成宏;高丽女性与蒙古族接受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魏宗禹;傅山的学行与儒学[N];太原日报;2007年
3 陈宗光;走进庆元古村落[N];丽水日报;2006年
4 臧知非;汉代高文典册的大一统[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杨念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大一统”与全球化以及政治能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顾钧;明清之际传教士的“格义儒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陆蔚;唐代云南的儒学传播[N];云南日报;2001年
8 魏星斗;历史上的永登教育[N];兰州日报;2005年
9 江林昌;五千年中国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毕延河;康熙的文化宿命[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世文;宋代经学怀疑思潮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秦跃宇;魏晋士大夫玄儒兼治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党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以新清史为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董平均;西汉分封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楠;《盐铁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志伟;论经学与汉武帝的政治变革[D];南昌大学;2006年
3 张循;周秦间孔门私学组织的成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迁变[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海棠;儒学在元代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朱海涛;郡县制与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之形成[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陈蒙;汉初士人与大一统政治[D];北京大学;2011年
7 林松波;试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杰青;西汉诸侯王的朝请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9 曲辉;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武跃;早期公羊学派民族观念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7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