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两湖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的演变
[Abstract]:In Song Dynasty, material transfer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ts transfer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land transport and water transport, and water transport can be divided into water transport and sea transport. Since the thirties and for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food school began to discus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goods and materials,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very good.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fer of materials, most of them pay attention to its linear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from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materials.
【作者单位】: 衢州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K244;F25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峰;试论唐宋时期漕运的沿革与变迁[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03期
2 周建明;论北宋漕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云国;宋代太湖地区的人文风气与教育事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郭志安;王晓薇;;论北宋黄河治理中的民众负担[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陶德臣;;宋代茶叶消费的社会影响[J];中国茶叶;2012年03期
5 程东宇;;20世纪30年代以来唐代商业都会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余同元;;楚水漫漫 吴波漾漾——由汉志三江沿革看皖南与长三角历史地理相关性[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钟兴龙;;北宋铜铸币额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立峰;科举学的文化地理视角[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9 单鹏;;述宋代土贡之特点——以“元丰贡”、“绍兴贡”为中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胡宁;论赵开总领四川财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孟超;张靖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城镇及其价值评估和比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白小虎;劳动分工与市场起源[D];浙江大学;2011年
3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祝;北宋漕粮遗失问题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贵松;北宋黄河埽所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会芹;宋元话本中东京、临安故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崔珠坤;王安石政治哲学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继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7 姚帅;宋代乡村社会空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利军;南宋临安城景观布局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由迅;南宋荆襄战区军事地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健;北宋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安;主客之间:明代两湖地区土著与流寓的矛盾与冲突[J];中国农史;2004年01期
2 江凌;;试论清代两湖地区造纸业[J];出版科学;2009年02期
3 江凌;;试论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特点及其兴盛原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廖寅;;宋代民间强势力量与信仰空间建设——以两湖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姚建平;内功能与外功能——清代两湖地区常平仓仓谷的采买与输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6 张建民;“湖广熟,天下足”述论——兼及明清时期长江沿岸的米粮流通[J];中国农史;1987年04期
7 刁培俊;;《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读后——兼论国家、社会与传统乡村管理体制的研究趋向[J];清史研究;2006年01期
8 龚胜生;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1期
9 徐斌;;明清湖池水域所有制研究——以两湖地区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01期
10 周荣;;中国传统荒政程序:理论与实践——基于明清救荒书和两湖地区赈济实例的考察[J];江汉论坛;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马文娟;中州钞在界首[N];江淮时报;2006年
2 邓加荣;管子经济思想初探[N];光明日报;2003年
3 陈乻;凡事莫贵于务实[N];辽宁日报;2007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雪梅;清代两湖土家族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N];光明日报;2009年
5 刘兴;鄂尔泰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N];西部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2 上官绪智;秦汉军队后勤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默书民;蒙元邮驿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清代两湖地区的桥梁与渡口[D];武汉大学;2004年
2 董谋勇;清代湖南农业经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先中;清代湖南人口与环境[D];湘潭大学;2007年
4 虞坤;元代广西对外交通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马桂菊;赋役·水利·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苓苓;清代山东邮驿制度考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军;唐代北部边疆政治地理格局变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舜;宋代长江三峡地区经济开发的整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左强;宋金榷场贸易与走私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翟世航;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环境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7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