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诚意伯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Ming Dynasty, Liu Ji, as the founder of the country, was regarded as sincere and created a family composed of him and the posterity of the assailant. The Earl of Epiphany ceased several times, then resumed, and eventually, along with a handful of other founding lords, continued aristocrat status until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of Ming Dynasty, the family changed from Wen-Chen to Wu-Chen. Although the family is not the most prominent aristocratic class in the Ming Dynasty, its privileged status is still enough to make its descendants arrogant and domineering, and most of them are illegal.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re was a complicated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sincere uncle family and the imperial power, and the latter, as the honorary and noble Wu Chen family, showed the function of the aristocratic auxiliary wing imperial power.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8;D69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田澍;吕杨;;近二十多年来大陆刘基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罗晓翔;;从刘世延案看明末南京治安管理与司法制度[J];明清论丛;2012年00期
3 吴仁安;;明朝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家族史述略[J];明史研究;2012年00期
4 陈梧桐;;刘基死因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闰吉;;刘基的病及对其诗文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2 张宏敏;;刘伯温的道缘[J];中国道教;2010年04期
3 杨国庆;明代南京城墙建造年代考略[J];东南文化;2000年09期
4 田澍;吕杨;;近二十多年来大陆刘基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俞美玉;;刘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宏敏;;刘基文化解读及其产业开发价值[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7 鹿苗苗;;刘伯温词之“骚”、“辩”因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吕立汉;从《苏平仲文集序》看刘基的文学思想[J];丽水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9 周松芳;;自负一代文宗——论刘基的散文创作[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吕立汉;;刘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刘基诗歌艺术研究之一[J];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夏玉润;;重读朱升及《朱枫林集》——兼析疑点重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2 俞美玉;;刘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魁星;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白宪娟;明代《庄子》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甄洪永;明初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冬磊;刘基诗词用韵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文豪;刘基道家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郭玉;刘基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松林;刘伯温传说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探析[D];温州大学;2010年
5 顾瑞雪;刘基诗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方莉玫;吴师道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伟华;由“仁、善”到“理、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召海;宋濂社会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苗民;刘基入明后诗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道英;《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考释与历代“星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2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陈学霖;关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陈文新;论对刘基的理解与误解[J];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5期
5 张秉政,赵家新;刘基寓言文学“寓”的特征[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胡一华;汉、明初年经济思想比较——兼论刘基的经济思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赵家新,张秉政;羁绊的灵魂——刘基心迹探微[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易长发;刘基论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吕立汉;榛芜原野的一朵奇葩——论刘基的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胡星斗;刘伯温的谋略[J];华夏文化;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守文,何向荣;析“诚意伯”[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盛久远;陈守文;;“三不朽伟人”刘伯温在杭州[J];杭州(下旬刊);2010年11期
3 毕英春 ,胡一华;朱元璋与刘基——兼谈朱元璋的知识分子政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02期
4 毕英春;评刘基与李党之争[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3期
5 毕英春;谈神化刘伯温[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6 周松芳;论刘基的遗民心态[J];学术研究;2005年04期
7 魏青;刘基和宋濂[J];殷都学刊;2000年04期
8 王正平;;刘基从忠元转向投明析——纪念刘基诞辰680周年[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李青葆;;千古人豪刘伯温[J];文化交流;2011年08期
10 周松芳;;忠臣与贰臣之际——刘基的仕明心态[J];文史知识;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美玉;;刘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沙似雪;;略论宋濂的理学思想和文学主张[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3 徐泓;;全面的明代政治发展百科全书——读张显清、林金树主编的《明代政治史》[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4 张兆裕;;明初国事与术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5 商传;;元末明初的学风[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6 赖亮郡;陈俊强;张文昌;;1950年以来台湾地区隋唐五代史研究概况(上)[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7 颖之;;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明史研究近况[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8 山根幸夫;丁果;;近二、三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动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9 佟佳;;《明代开国功臣传》出版[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10 李f擅,
本文编号:2458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