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干政形象的一种政治文化解读——以王振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06 07:23
【摘要】:明人语境中的宦官王振形象以戕害大臣、耗帑纳贿、唆主弄兵为主要内容。关于王振的负面评价在明中期以后逐渐固化为一种明人对宦官干政形象的典型性描述,这是士大夫意识形态主导而生的历史产物,反映出士大夫群体对宦官干政的不满情绪。王振形象凸显于明史的深层次政治文化含义为,士大夫群体有意避免宦官把持朝政与皇权专制极端化互为表里的政治模式达到现实制度安排的常规化,以及此种政治模式合理性的自足。
[Abstract]:The image of Wang Zhen, the eunuch in the context of Ming Dynasty, is aimed at killing the minister, paying bribes and abetting the Lord to get soldiers. After the middle Ming Dynasty, the negative evaluation of Wang Zhen gradually solidified into a typical description of the image of eunuchs, which is a historical product dominated by the ideology of scholar-bureaucrats, reflecting the discontent of the scholar-officials group towards the eunuch. Wang Zhen's image stands out in the deep-seate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meaning of Ming Dynasty history: the scholar-bureaucrat group intentionally avoids the eunuchs from controlling the political patt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uthoritarian tyranny to achieve the routine arrangement of the realistic system. And the self-sufficiency of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political model.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种子基金项目(450060482350,2013ZZ0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2012M520664)
【分类号】:K248;D69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振兴;;论王振的“挟帝亲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黄建圣;马宁;;论朱元璋对传统农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7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8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陈学霖;;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南炳文;;朱元璋撰二丘乐章的重视民众思想[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辉;;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文化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杨高男;何咏梅;;中国上古社会伦理政治的演进[J];农业考古;2007年03期

3 张兆敏;;传统政治文化与晚清“以夷制夷”涉朝外交[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4 王亚杰;;祥瑞与孙吴政权的运行[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4期

5 郭丽萍;论春秋时期晋国政治文化的超前现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李强;;北宋李f “科场舞弊”案之深层文化意蕴[J];兰州学刊;2011年03期

7 董春林;;双向互动:南宋初年道学与政治文化之融通[J];求索;2011年03期

8 李桂民;;秦政治文化的语境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沈刚;;汉代“九卿”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考辨[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10 陈晔;;玉玺呈瑞:宋哲宗朝传国玺事件剖析[J];史学月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佟辉;;《名分礼秩与皇权重塑:大礼议与嘉靖政治文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赵沛;;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观点论秦的速亡[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华瑞;;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5 ;秦政治文化探析[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林存阳;;全祖望与《永乐大典》的利用及其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雷依群;;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蔡庆发;;蔡襄的伦理道德观[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绍荣;史学与十六国北朝民族政治文化的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王春瑜;似曾相识看明朝[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记者 李新安;州直文物保护举步维艰[N];伊犁日报(汉);2006年

4 任崇岳;明朝为何未出现洪武之治[N];光明日报;2001年

5 吴思;披上虎皮做[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朱彤彬;武靖州之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8 路笛;神奇的西峰大什字[N];陇东报;2006年

9 户华为;重意气轻是非的晚明清议[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俞京;向一个理想恣意的时代致敬[N];国际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晨昕;唐代宦官权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文源;明朝与安南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杜常顺;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曹印双;唐代政治文化研究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效咏;汉代的易学与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于晓光;明朝与朝鲜围绕女真问题的交涉研究(1368年—1619年)[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洪波;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政平;北宋宦官预政若干问题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晶;唐代中后期宦官财经权力的扩大[D];山东大学;2013年

4 乔存存;明朝宦官与特务司法探究[D];青岛大学;2011年

5 张健;论朱纨事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万广;唐德顺宪三朝中枢体制若干问题探研[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冬;徐有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景未;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仝晔;明朝征安南将军张辅[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69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9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