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唐宋科举制度变革的转折点
[Abstract]:......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
【分类号】:K242;K244;D6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学辉;;论北宋三衙管军制度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2 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3 汪圣铎;宋代的童子举[J];文史哲;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兆泉;宋代宗室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3 崔京艳;清朝传统医学教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庆鑫;宋初两朝禁军将领群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琳琦;清代的科举制度探析[J];社会科学家;1993年03期
2 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3 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4 路艳;;唐代科举制度特点浅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杨明;;从唐代的科举制看当今的高考制度[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陈长文;;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张念一;;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金云琴;;缠绵萦系 欲说还休——归有光的科举情结[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常成;;明代科举制与八股文评价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顾吉辰;;宋金科举制度比较研究[J];固原师专学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3 陈志云;;科举制度与两宋赣文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4 张德信;;明代科举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5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高明士;;宾贡科的起源与发展——兼述科举的起源与东亚士人共同出身之道[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7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齐红深;;清代的八旗科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张希清;;宋代科举省试制度述论[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吴枫;郑显文;;唐代庶民阶层的文化素质初探[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铁信;科举制度浅说[N];光明日报;2003年
2 何池;台湾开发时期大陆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的传入[N];闽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孟苗;临猗惊现清代科举考试童生试卷[N];山西日报;2009年
4 李尧;宋代朔州籍状元安德裕[N];朔州日报;2010年
5 于红英;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中国档案报;2003年
6 现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研究馆员 李国荣;清朝“严打”科场舞弊[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8 陈峰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不断追述与放大的宋朝开国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李乔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固始移民对闽文化形成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金滢坤;唐代的冒籍取解现象[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战秀梅;北宋士大夫地方教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林明;科举制度对海南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葛文红;北宋科举制度下的家族与家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路任翰;北宋科举条制考[D];苏州大学;2011年
6 任映艳;康熙朝科举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洪涛;从宋代笔记小说看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三保;清代科举的衰亡与启示[D];东南大学;2005年
9 刘潇;唐代科举与士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史韵;仕金汉人与金朝的教育和科举[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1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7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