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运河体系与漕粮运输
[Abstract]: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Luoyang wa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water canal, Tongji canal and south canal, which was the center of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Luoyang waterway and the market in the city are closely linked, so that the market busines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water transportation. The grain transportation in Luoyang changed greatly. Heyang warehouse was the largest grain warehouse in Luoyang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Wen in Sui Dynasty, and Luokou warehouse became the largest grain supply warehouse in Emperor Yang in Sui Dynasty. After entering the Tang Dynasty, Jiachang City became the largest granary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基金】:2010年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丝绸之路旅游研究”(项目编号:102400450238)
【分类号】:F329;K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逸麟;;从含嘉仓的发掘谈隋唐时期的漕运和粮仓[J];文物;197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莹;隋唐洛阳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张兰;宋金华;;唐朝《水部式》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小亮;;曹魏邺城区域水利开发试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文儒;隋唐东都城的建筑及其形制[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6年04期
2 彭子尹;古都洛阳的城市发展与变迁[J];城市规划;1982年03期
3 钮仲勋,李非;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J];中原地理研究;1985年01期
4 赵芝荃;;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J];华夏考古;1987年02期
5 蔡运章;洛夫;;商都西亳略论[J];华夏考古;1988年04期
6 叶万松;张剑;李德方;;西周洛邑城址考[J];华夏考古;1991年02期
7 徐金星;关于汉魏洛阳故城的几个问题[J];华夏考古;1997年03期
8 方酉生;论偃师商城为汤都西亳[J];江汉考古;1987年01期
9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考古;1959年11期
10 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考古;197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润田;;自然条件对洛阳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
2 叶万松;李德方;李国恩;;略论隋唐东都城遗址的考古收获与文物保护[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丰 ,高溪泉 ,慧慕;大运河的通塞与唐王朝的兴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张庆正;;明清之际的运河与济宁[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胡梦飞;;明代徐州段运河河道整治与漕运管理述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4 薛瑞泽;先秦至北朝河洛地区的漕运与仓储[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周祚绍;清代前期漕运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莫云;江苏境内古代运河的变迁[J];江苏地方志;2004年01期
7 林乃炼;;漕运翻坝[J];杭州通讯;2006年07期
8 陈志勇;对隋炀帝开运河的再评价[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高荣盛;唐代江淮漕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1998年03期
10 王林;柳子镇与隋炀帝和大运河[J];海内与海外;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C];2010年
2 蒋若是;;“三代”同源与洛阳建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蒋若是;;洛阳在中国古都中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雷万军;;洛阳12.25特大火灾309人死亡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李敏;;略论东汉首善文化——以洛阳为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赵红霞;;“洛阳正骨”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润田;;自然条件对洛阳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
8 史念海;;汉魏洛阳故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张柯;高晓原;;轴线 空间 环境——洛阳农专校园规划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久昌;;“天下之中”与列朝都洛[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毅;运河与武清[N];天津日报;2010年
2 记者 闫雪静;“运河第一桥”重现漕运盛景[N];北京日报;2008年
3 贺勇;运河名城看临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夏斐;运河的综合治理保护[N];杭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曹显钰 吴晓征;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动工[N];安徽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胡敏邋姜垠;“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N];扬州日报;2007年
7 范成泰;运河离不开湖泊[N];中国水利报;2009年
8 蔡志明邋王宏伟 本版值班编辑 沈东;千年漕运:留给江苏的丰厚积淀[N];新华日报;2008年
9 周国东;徐晓云;王敏丰;芜申运河宜兴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推进[N];中国水运报;2004年
10 记者 李辉 特约通讯员 李家山;500名干群冒严寒抢修青年运河[N];湛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菁;解读运河[D];厦门大学;2002年
2 赵建梅;唐大和初至大中初的洛阳诗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广伟;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6 莫修权;滨河旧区更新设计[D];清华大学;2003年
7 李俊丽;天津漕运研究(1368~1840)[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9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德楠;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克金;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宁;北京城市运河、水系演变的历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荣梅;试论清代山东粮棉布盐的流通(1644-1840)[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俊志;中晚唐五代洛阳开封地位消长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军;明正统至嘉靖年间的黄河治理及南北漕运的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韩晓;论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与功能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翔;运河流域法律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露春;功能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敏;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竞争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10 温国明;洛阳城市化进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74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7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