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期私有土地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15 15:13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也是这一转型期的一个重要表现。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国家实行授田制,另一方面土地占有的不平均和土地私有制正在发展,包山楚简中关于土地买卖的证据能够确定私有土地出现的时间最晚是战国中期。秦始皇所颁布的"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战国中期形成的土地私有具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和确认。
[Abstract]: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change of land ownership was also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is transformation period.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n the one hand, the state carried out the land grant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even land occupation and the private ownership of land were developing. The evidence of land trading in Baoshan Chu bamboo slips can confirm that the time when private land appeared at the latest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t the latest. The decree issued by Qin Shihuang, "making the head of Guizhou start his land", guaranteed and confirmed the private ownership of land formed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历史系;
【基金】:辽宁省社科联项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研究——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结构性流动为中心”(项目编号2011lslktlsx-10)
【分类号】:K225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4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周天宇;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10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辉;青川木牍辑考[D];安徽大学;2007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胡谦;中国古代亲属容隐制度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传;;试论春秋战国科技人员的成才模式[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2 田青;;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的尚武精神[J];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刘晓燕;;试析春秋战国时期隐士的价值观[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4 王醒;;春秋战国时期的新闻传播制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6期

5 佚名;;公元前中国科技拾零[J];政府法制;2011年17期

6 刁俊;;齐国“兵弱”说小考[J];黑龙江史志;2011年15期

7 汪震;;试论水军在汉征闽越之战中的作用[J];福建文博;2010年04期

8 靳宝;;燕国“禅让”实践的重新解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蒋波;;论“处士横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乡”起源于周朝[J];文史博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邢春民;;春秋战国时期邯郸经济的探视[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赵世超;;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黄立新;;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及其对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霍彦儒;;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化学术落后原因分析[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大良;;从韩魏南迁看晋文化在中原的传播[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7 陈博;;从土地关系看秦制的流弊[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浦士培;;屈原籍贯江陵说[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9 刘兴林;;《尚书·禹贡》“织贝”考[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10 徐敬龙;;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建构[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彭玮;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演出场所的建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3 王修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昌盛探源[N];光明日报;2003年

4 李广瑞;我国古代商文化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N];商丘日报;2008年

5 曲延纯;中国古代的刀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一容;清代官员问责制度[N];光明日报;2008年

7 史良昭;《赵氏孤儿》故事考辨与历史复原[N];文汇报;2010年

8 程亚文 曾为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慨叹当年海上行[N];经济观察报;2011年

9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 赵云旗;强大从这里启程:秦孝公推商鞅变法[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雨村 业波;微子启都邑地望新探[N];商丘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萍;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高卫星;统治的规则与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谭黎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粟;周代饮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苗永立;周代宋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强;老子与先秦思想[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冠华;浅析春秋战国官吏贿赂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2 蔡礼彬;春秋战国时期的商贸活动及其社会影响[D];河南大学;2001年

3 孙小妹;春秋战国时期的婚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骁;春秋战国时期“象思维”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陶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游学述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秋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学技术初探[D];郑州大学;2002年

8 郭明月;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新英;《左传》中的贿赂[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周至杰;社会转型与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0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00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