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日本对明代兵书与善书的理解接受问题刍议

发布时间:2019-06-18 20:33
【摘要】:明末清初,明代思想文化典籍陆续传入日本,逐步对近世日本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概述明代兵书与善书对近世日本的影响。兵学思想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一批明代兵书于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并流入民间,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些民间知识分子开始解读、研究戚法中"节制"等重要概念与选兵、练兵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兵制改革的思考。明代善书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与日本神道思想发生了冲突,民间知识分子在介绍传播善书时,运用日本的传统信仰与习俗重新解释善书,善书由此逐步为日本民众接受。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普及的历史,可以重新认识近世日本在理解与接受明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进行选择、重新解读与吸收融合的史实。
[Abstract]:At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lassics of Ming Dynasty were introduced into Japan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gradually influenced the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modern Jap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Ming Dynasty military books and good books on modern Japan. In the aspect of military thought, a number of Ming Dynasty military books, such as Qi Jiguang's New Book of effect and the actual Records of military training, were introduced into Japan and flowed into the people during this period,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source of Japanese intellectuals in this period. Some folk intellectuals began to interpret, study th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moderation" in Qi's law and the practice of selecting and training troops, and on this basis began to think about the reform of the military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good books in modern Japanese society in Ming Dynasty, Buddhism, Taoism thought and Japanese Shinto thought conflicted with each other. When introducing and spreading good books, folk intellectuals used Japanese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customs to reinterpret good books, which gradually became accepted by the Japanese people. By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and popularization of Ming Dynasty ideology and culture in modern Japanese society, we can re-understand the choice of modern Japan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Ming Dynasty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re-interpret and absorb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明代思想文化对近世日本的影响研究”(10YJA770070) 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中日哀感文学比较研究”(11ZGXM75001)
【分类号】:K313;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桂亮;《孙子兵法》研究在日本[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黄仁生;论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李鹏;性灵派与江户后期汉诗诗坛——以袁枚、赵翼诗歌及诗话在日本的传播为中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2期

4 陈正宏;域外汉籍及其版本鉴定概说[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1期

5 费洪根;《梅花诗并序》的模仿与创新[J];东疆学刊;2003年04期

6 权宇;;试论江户时代“锁国”体制下的华夷观与西洋观的变迁——以东亚三国文化互动为中心[J];东疆学刊;2012年01期

7 邹明军;;古抄本《文选集注》残卷的文献价值[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顾月琴;张红峰;;杂字(中国民间识字教材)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9 周昌梅;何晏《论语集解》版本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1期

10 孟国祥;;抗战时期江苏图书损失概述[J];民国档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2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世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6 郭志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安敏;《春秋左传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玉强;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9年

9 林煜峰;中国绘画理论对日本南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蕾;谢枋得《文章轨范》综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杨柳;“唐船风说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攸兴超;《文馆词林》编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丽艳;《藏园群书经眼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成玉;赵翼诗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文风;唐代《史记》传播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王唯茵;汉字展示的视觉序列刍议[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孙学雷;中国汉语古籍著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超;山东省图书馆发展历史述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刘咏梅;皇侃《论语义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玉田 ,陈永刚;中国文献在欧洲的早期传播与影响[J];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2 王俊;;忍者的一生[J];文苑;2011年01期

3 郑大华;郭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有威;王林军;;比拿破仑和威廉第二更危险的独裁者——从《东方杂志》和《国闻周报》看墨索里尼在中国的形象[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士杰;科学与谬误—日本近代学术思潮与《论语》研究的新态势[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01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01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