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的民间聚书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浙江省平阳县图书馆;
【分类号】:K244;G27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曾良;蔡俊;;从词汇系统看中古汉语词义训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佳;;中道自然的渐行渐远——以皎然“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崔文彬;;试论苏轼的排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洋;;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原因与内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胡f擅,
本文编号:2553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5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