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镇乡祭祀体系中的地方与国家——以上海金泽镇及苏、松二府为例

发布时间:2020-08-08 06:15
【摘要】:民间信仰的神yG,不仅具有地方意义,而且其诸多形式亦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而以民间信仰来讨论"国家"与"地方"之关系,乃是当今宗教学界所忽略者。兹以上海市郊金泽镇所存地方信仰祭祀形式为例,尝试提供一种新的民间宗教研究视角。金泽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套以"杨老爷"为核心的民间宗教,镇上"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信仰格局,俨然延续了明清儒家祠祀体系,体现出近世以来的江南地方信仰模式的诸多特点。江南民间宗教是一个完整的信仰系统,儒教祠祀表现出"国家"特征,众多的老爷信仰则表现出"地方"性质。基于金泽镇的当代田野调查和江南苏、松二府地方志的文献整理,可以看出乡镇一级的祠祀系统,是维持江南地方社会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健;;明清以来江南民间信仰中的庙界:以苏、松为中心[J];史林;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振龙;;论《庄子》的生死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汝娟;;《古诗十九首》之精神特质浅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张黎明;;汉代的北斗信仰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戚序;袁平;;中国传统貔貅造型的文化寓意解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吉新宏;杨春俏;;“蒿里”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6 赵文;;彝族灵魂观念与先秦巫术社会中的魂魄鬼神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秦国帅;;明清以来(1368-1949)泰山道派考略[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8 徐琳;;两汉用玉思想研究之一——辟邪厌胜思想[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1期

9 任洁;;试论我国传统文化对安乐死立法的阻碍——安乐死立法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10 杨爱国;;关于汉代历史人物故事图像的几个问题[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志国;;汉代云气纹与神仙思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立光;;汉画像“鸟啄鱼”图像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园;汉魏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D];云南大学;2011年

9 刘伟;郭店儒简所见生死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燕;汉代艺术中的仙山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孙晓飞;场景与图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明丽;汉代“私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石文嘉;汉代墓葬中出土玉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关磊;汉晋十六国时期镇墓瓶流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勉嘉;从文本到绘画:《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金阳;论《抱朴子内篇》与嵇康之关系[D];郑州大学;2011年

9 杨林;汉代自杀现象探析[D];郑州大学;2011年

10 谷加超;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文;;再论敦煌私社的“春秋坐局席”活动[J];敦煌学辑刊;2006年01期

2 钱杭;忠义传说、祭祀圈与祭祀组织──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薛氏忠训庙的历史与现实[J];史林;2002年01期

3 郑振满;神庙祭典与社区发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J];史林;1995年01期

4 张宏明;民间宗教祭祀中的义务性和自愿性──祭祀圈和信仰圈辨析[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5 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J];清史研究;1999年02期

6 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的丧葬互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7 王健;;明清江南毁淫祠研究——以苏松地区为中心[J];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权仁溶;;清初徽州的里编制和增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吴滔;清代苏州地区的村庙和镇庙:从民间信仰透视城乡关系[J];中国农史;2004年02期

10 申浩;《明清江南城隍考》补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78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8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