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甘肃地震与社会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2:25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频发。首先简要说明甘肃地震带的形成、现状。通过图表的方式,对明清时期发生或波及甘肃的355次地震加以梳理,展示不同时段的历史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分别论述1477年甘肃6?级地震、1556年陇右8级地震、1573年岷州6?级地震、1609年高台7?级地震、1654年天水8级地震、1718年通渭7?级地震、1879年武都8级地震后甘肃的受灾情况。这些地震因其震级高、烈度强、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对甘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场所造成了巨大破坏,给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通过对重特大地震的分析,简单勾勒出基本框架,然后汇总资料,整体上对明清时期甘肃地震概况作详细描述。明清时期的七次大地震,给甘肃带来了深远影响,最直观的就是对人畜、资源、环境的破坏。人员不断死亡、伤残的时侯,其精神状况也倍受打击。另外,牲畜死亡,亦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其次,生态环境的破坏。山体崩塌,地表陷落,河流改道,房屋、农田、道路、水利工程等的损毁,震后社会生产、生活长期难以恢复。再次,社会组织的破坏让震区社会管理曾一度陷入瘫痪。震后的次生灾害:饥荒、瘟疫、水灾等,又在长时间内困扰着人们的生存。围绕七次大地震后,甘肃人畜伤亡、建筑物破坏、次生灾害严重等现象,来全面论述地震对区域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从中央政府的救灾措施、地方政府的灾后重建、民间社会组织的救助,这三个方面对地震的认识和思考过程出发,探讨灾区各个群体在地震中采取的救助措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统治者的救灾机制。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91;K24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史料汇编
二、研究著作
三、研究论文
第三节 研究区域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三、存在问题
第二章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时空分布
第一节 甘肃地震带分布
一、天水地震带
二、河西走廊地震带
三、西海固原地震带
第二节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
一、明代甘肃地震时间分布分析
二、清代甘肃地震时间分布分析
三、明清时期甘肃地震空间分布分析
第三章 明清时期甘肃重特大地震分析
第一节 明代重特大地震概况
一、成化十三年甘肃地震
二、嘉靖三十四年陇右地震
三、隆庆六年岷州地震
四、万历三十七年高台地震
第二节 清代重特大地震概况
一、顺治十一年天水大地震
二、康熙五十七年陇西地震
三、光绪五年武都大地震
第四章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造成的危害
第一节 人畜伤亡惨重
一、人员伤亡
二、牲畜伤害
第二节 生存环境的破坏
一、自然环境方面
二、社会环境方面
第三节 次生灾害现象严重
一、山崩地裂
二、滑坡
三、瘟疫
四、水灾
五、地震造成的影响
第五章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社会应对
第一节 中央政府救助
一、报灾勘灾
二、自我反省
三、派官赈灾
四、拨款赈济
五、蠲免赋税
第二节 地方政府救助
一、官员捐俸
二、修缮建筑
三、以工代赈
第三节 民间自救
一、自救互救
二、僧人救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39164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91;K24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史料汇编
二、研究著作
三、研究论文
第三节 研究区域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三、存在问题
第二章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时空分布
第一节 甘肃地震带分布
一、天水地震带
二、河西走廊地震带
三、西海固原地震带
第二节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
一、明代甘肃地震时间分布分析
二、清代甘肃地震时间分布分析
三、明清时期甘肃地震空间分布分析
第三章 明清时期甘肃重特大地震分析
第一节 明代重特大地震概况
一、成化十三年甘肃地震
二、嘉靖三十四年陇右地震
三、隆庆六年岷州地震
四、万历三十七年高台地震
第二节 清代重特大地震概况
一、顺治十一年天水大地震
二、康熙五十七年陇西地震
三、光绪五年武都大地震
第四章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造成的危害
第一节 人畜伤亡惨重
一、人员伤亡
二、牲畜伤害
第二节 生存环境的破坏
一、自然环境方面
二、社会环境方面
第三节 次生灾害现象严重
一、山崩地裂
二、滑坡
三、瘟疫
四、水灾
五、地震造成的影响
第五章 明清时期甘肃地震社会应对
第一节 中央政府救助
一、报灾勘灾
二、自我反省
三、派官赈灾
四、拨款赈济
五、蠲免赋税
第二节 地方政府救助
一、官员捐俸
二、修缮建筑
三、以工代赈
第三节 民间自救
一、自救互救
二、僧人救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Б.А.彼得魯舍夫斯基;;关于1920年甘肃地震的地質情况[J];地球物理学报;1959年02期
2 ;西部月历[J];中国西部;2009年ZB期
3 冀春暄;;心系灾区学子 倾情支援灾区——河北团省委向甘肃地震灾区献爱心[J];新一代;2009年01期
4 ;意大利专家赴甘肃地震灾区考察就灾后重建有关项目达成合作意向[J];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11期
5 张威;彭程;;7名甘肃地震孤儿的郝妈妈[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5年06期
6 ;甘肃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即将完成[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22期
7 ;甘肃地震[J];新闻周刊;2003年40期
8 徐秀玲;;甘肃地震灾区居民遭灾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的调查分析[J];开发研究;2010年05期
9 杨须爱;;甘肃地震灾区居民生活质量与群际关系的变化及其互动影响[J];开发研究;2010年05期
10 路敏;;那一片花香[J];农家女;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菁怡;明清时期甘肃地震与社会应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陆一鸣;甘肃地震灾区灾后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干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3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