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与商周若干史事考释
发布时间:2020-10-13 15:34
先秦史历来号称难治,限于史料稀缺,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随着众多考古资料的不断公布,为这一领域开拓了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年来公布的清华简,对于上古史研究的深入探索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围绕近年清华简公布的部分内容,以传世的先秦文献为依托,结合甲骨金文,运用二重证据法对商周时一些重要史事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和分析。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绪论首先介绍了清华简的整理及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简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指出本文的创新所在,交代了具体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局限。 上编主要据清华简《尹诰》、《说命上》、《程寤》、《皇门》、《祭公之顾命》等篇简文对商与西周时期的治国观念进行初步研究。例如《尹诰》中“我克协我友,今惟民远邦归志”一句的“友”与“民”分别指归降的夏臣和夏民,简文的主旨在于阐发商汤与伊尹君臣上下一心、共同解决危机的治国观念;《说命上》保存了一件失传已久的古代史事,主旨在于强调商王武丁与傅说之间相得益彰的史实,表达君主应当寻找并重用贤才的治国观念;《程寤》中太姒所梦与太子发密切相关,松、柏、械、柞指周的贤臣,文王告诫武王治国要善于用人,关注百姓的诉求;为解开“周公居东”的真实含义,本文结合《金滕》认为“周公居东”即周公避罪说,并分析了太公、召公与周公的关系,认为召公不是文王之子,而有可能是周的同族,与武王、周公为族兄弟,由此证明周公在与武王的关系上具有先天优势;《皇门》篇中个别句义需要重新诠释,《皇门》与《书·立政》之间的主旨思想与用词存在一致性,均为周公主张君臣同心、广纳贤才方能保证周邦的长久安宁;《祭公之顾命》的主旨在于祭公提醒周穆王要继承文王、武王的遗志,恪守天命,亲贤远佞,慎用刑罚,维护西周统治稳定。 下编主要围绕清华简《系年》展开对春秋时期晋、楚争霸史事进行分析探讨。例如周平王因得位不正,必须依靠诸侯的支持,东周王室的衰落给予诸侯国推行霸政的机会;晋国在经历骊姬之乱之后,逐渐在晋文公的治理下恢复元气;城濮之战是晋国称霸的关键步骤,此后晋国又通过崤之战击败秦国,巩固了霸主地位;通过赵氏家族与邰氏家族的崛起的研究,表明晋国霸权潜藏着卿大夫专权的危机;楚国灭息是其霸业开始的重要准备,通过缕析楚国、息国关系,认为清华简所记较为合理,纠正了传世文献中的若干错误,进而指出楚文王灭息对楚国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为楚国北上争霸提供了有力保障;邲之战的胜利使得楚国问鼎中原,其爆发的原因并非是子家之乱,而是因为郑国背楚与晋国结盟,危害了楚国在中原的利益;楚国霸业衰微的前奏是巫臣叛逃事件,巫臣帮助晋国联络吴国给楚国带来沉重的军事负担,致使楚的国力逐渐下滑。此事表面上看是巫臣、子反的争妻之案,实则潜藏着楚国嫡系王族打击其他支族的历史素地。 结语从整体上对清华简涉及的史事作了概括性的叙述,指出对于清华简的研究方兴未艾,坚持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紧密结合,就有可能解开古史遗留的谜团,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K877.5;K22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9357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K877.5;K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彩梅;召公奭与西周燕国的建立[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2 乔松林;;对清华简《保训》篇思想的三层解读——由《保训》篇“中”的含义说起[J];船山学刊;2012年03期
3 何幼琦;周公东征概述[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4 刘光胜;;由清华简谈文王、周公的两个问题[J];东岳论丛;2010年05期
5 刘成群;;清华简《(旨阝)夜》与尊隆文、武、周公——兼论战国楚地之《诗》学[J];东岳论丛;2010年06期
6 王连龙;汲冢《周书》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1期
7 王连龙;;谈清华简《保训》篇的“中”[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2期
8 杜勇;;清华简《金縢》有关历史问题考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02期
9 许兆昌;齐丹丹;;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J];古代文明;2012年02期
10 杨朝明;;“清华简”《保训》与“文武之政”[J];管子学刊;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楠;周秦两汉书经考[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9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3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