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与晚唐五代中枢政治

发布时间:2020-10-24 01:20
   晚唐翰林学士的主要职能是为君主草拟文书和参谋决议。五代翰林学士的职能在晚唐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增加了知贡举、带本职从军、权知军州事等职能。这使得五代翰林学士在草拟诏书和参谋顾问方面的原有职权有所减弱,并体现出五代翰林学士的职能重心正由内廷转向外廷。翰林学士职能的变化引起了翰林学士选用标准的改变,进士出身者比例下降,由藩镇幕职迁转而来者增加,更倾向于选用君主的元从旧臣,同时越来越注重翰林学士的吏能。翰林学士与晚唐五代中枢政治的关系主要通过其与宰相、枢密使、中书舍人及其他学士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晚唐皇权主要受制于宦官和藩镇节度使,这使得权力来源于皇帝权威的翰林学士的职权受到相应的影响。晚唐五代翰林学士依旧有迁转为宰相的可能,但五代宰相需兼枢密使才是拥有实权的宰相。五代时枢密院的权力较晚唐有很大的提升,枢密使也拥有了草诏和参谋决议的职能,这使得五代翰林学士的相应职能相比晚唐有所减弱。中书舍人从唐代到五代处在由职事官向阶官转化的过程中,使得唐代以来的两制制度逐渐被瓦解,翰林学士开始和端明殿学士、枢密副使以及其他相关官员共同承担起草拟文书的职能。五代时期参与中枢决策的学士群体较晚唐以来有所扩大,翰林学士与五代新出现的枢密直学士、端明殿学士等开始共同为君主出谋划策,这有利于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同时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由低到高的班序。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2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三、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晚唐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及其变化
    第一节 晚唐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
    第二节 晚唐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的变化
第二章 五代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及其变化
    第一节 后梁的翰林学士的职能和人选
    第二节 后唐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
    第三节 后晋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
    第四节 后汉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
    第五节 后周翰林学士的职能与人选
    第六节 五代翰林学士职能与人选的变化
第三章 晚唐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第一节 晚唐翰林学士与宰相
    第二节 晚唐翰林学士与宦官
    第三节 晚唐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
第四章 五代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第一节 后梁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第二节 后唐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第三节 后晋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第四节 后汉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第五节 后周翰林学士与中枢政治
结语
附表一 唐僖宗、昭宗、哀帝三朝翰林学士人选表
附表二 五代翰林学士人选表
附表三 五代翰林学士知贡举及覆试、引试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路遐;賈舒婷;;晚唐五代的“指示代詞+‘個’+名詞”結構[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6年00期

2 田耕宇;苦闷·沉思·求索——中国封建文艺在晚唐五代的新走向[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4期

3 王仲荦;田昌五;郑佩欣;齐勇锋;;中晚唐五代兵制探索[J];文献;1988年03期

4 吴在庆;晚唐五代若干诗人名、字考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李正宇;;晚唐五代甘州回鹘重要汉文文献之佚存[J];文献;1989年04期

6 李晶;;晚唐五代愁苦词中的审美距离[J];文艺评论;2013年02期

7 黄晓宁;冯雪冬;;晚唐五代——宋时期“寻”“觅”替换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吴在庆;亢巧霞;;2007年晚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吴在庆;亢巧霞;;2008年晚唐五代文学研究述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赪;;晚唐五代的受事前置句[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翔;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2 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戒律清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王华;晚唐五代至明初汉语助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张志勇;唐代颂赞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臻;翰林学士与晚唐五代中枢政治[D];兰州大学;2018年

2 张明;晚唐五代的军乱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耀;晚唐五代的河陇吐蕃[D];兰州大学;2011年

4 陈天琦;晚唐五代令词格律之定型与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曾君之;晚唐赋及其与庾信赋的关系[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6 王珍;晚唐五代诗格与中国诗学的再度自觉[D];山西大学;2012年

7 惠联芳;论罗隐及其诗[D];西北大学;2003年

8 郭爽;《酉阳杂俎》新词新义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俊志;中晚唐五代洛阳开封地位消长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蒋元红;晚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3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53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