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间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2:43
以宋朝为代表的中原王朝与以辽夏金蒙(元)为代表的草原民族之间的争斗持续了三百余年,这是一场农耕与游牧生活方式之间持久而激烈的较量,这是一场以步兵为主与以骑兵为主的两种战斗形式之间不死不休的对决。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军事上的金戈铁马、外交上的唇枪舌剑为这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幸与苦难的时代书写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乐章。然而,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种史诗般壮丽的明争上时,当我们痛心于在草原民族强壮的体魄和嘶鸣的战马前毫无优势的中原王朝物质文明时,往往忽略了在黑暗中进行着的另一场同样惊心动魄的战斗——间谍战。恰恰是宋王朝政治军事上的软弱成就了宋朝间谍在黑暗战场上的辉煌。这些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行走于生与死的边缘,他们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无所不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导演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大片,用窃密、颠覆、破坏、反间这些特殊的方式默默延续着大宋的江山。 宋朝是中国古代间谍发展趋于成熟的最后一个历史阶段,也是开创其鼎盛时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拥有了专门的间谍机构,它们肩负着情报搜集与反间谍侦查两大重任。朝廷大力提倡用间,造就了以宋太祖为代表的一大批用间高手。士大夫论兵之风极盛,在用间问题上的是否称职,也演变为边臣守将仕途升降的标准之一。 宋朝边防间谍组织对于间谍的招募有严格的规定。从间谍的人数到招募的范围、标准,都有明确的限制。间谍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接受各种任务。宋朝间谍情报活动的频繁会带来大量真假不一的情报,因此,宋朝边臣的职责除了利用间谍获取敌方的信息外,还要善于从已知的情报中甄别其真假验证其虚实,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间谍情报活动的危险性促使朝廷给与了有功间谍丰厚的奖赏。同时,为了保密需要,朝廷也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条例。 如何保证情报快速、准确地传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宋朝,除了普遍的烽燧和邮驿传递外,还出现了其他的传递方式。其中以“字验”的出现最具影响力,它标志着中国古代间谍活动的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宋朝向外派遣间谍刺探对方情报的同时,外国间谍也许正埋伏在某处伺机窃取宋朝机密。为了防止自身的情报外泄,打击境外间谍的活动,宋朝对凡是可能涉及泄露机密的途径都做好了防范工作,可谓事无巨细。宋朝如此小心翼翼的做法并非是一种胆小怕事的表现,相反,它正说明了宋朝对于反间谍的重要性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宋朝的间谍理论在众多间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宋时期朝野内外对间谍活动的认可和大量兵书的问世两方面。丰富的理论同时也为正确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间谍情报活动的影响已不仅仅只局限在军事上,它已经渗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K244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朝的间谍机构
一、皇帝直属情报机关——皇城司
二、中央间谍机构——枢密院机速房
三、边防各级间谍组织形式
第二章 间谍情报活动概况
一、间谍的招募
二、间谍的任务
三、情报的甄别
四、间谍的奖惩
第三章 情报传递体系
一、烽燧传递
二、邮驿传递
三、其它传递方式
第四章 反间谍措施
一、外邦对宋朝的间谍活动
二、宋朝的反间谍措施
第五章 宋朝间谍理论的完善和影响
一、宋朝间谍理论的完善
二、宋朝间谍情报活动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目录
间谍图表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5076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K244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朝的间谍机构
一、皇帝直属情报机关——皇城司
二、中央间谍机构——枢密院机速房
三、边防各级间谍组织形式
第二章 间谍情报活动概况
一、间谍的招募
二、间谍的任务
三、情报的甄别
四、间谍的奖惩
第三章 情报传递体系
一、烽燧传递
二、邮驿传递
三、其它传递方式
第四章 反间谍措施
一、外邦对宋朝的间谍活动
二、宋朝的反间谍措施
第五章 宋朝间谍理论的完善和影响
一、宋朝间谍理论的完善
二、宋朝间谍情报活动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目录
间谍图表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会敏;北宋时期边境管理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书永;宋代保密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园园;明代历史演义细作形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牟云阶;北宋军事情报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义;隋唐间谍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5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5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