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22:46
   自清初以来,东北旗、民分治,隶属不同的行政组织。八旗管理组织依次为将军、副都统、城守尉、佐领等:民治组织依次为奉天府以及所领的锦州府和二府所属的州、县。虽然旗、民分隶不同的管理系统,但二者之间有些事务,比如司法的诉讼和审判,就要旗、民官员会同办理。因此,旗、民分治又不是绝对的。 清朝入关后,将盛京视为留都,置户、礼、兵、刑、工五部。将军、府尹分辖旗民,管理范围以人的身份来界定,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管理系统。盛京五部则不论旗民,以具体事务分工。如说旗、民分治,形成两个并立的管理系统。而盛京五部又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二个系统重新整合,使奉天将军、府尹、五部管理范围一定程度上重叠,形成遇事互相推诿,事权分散的局面。 清代东北旗、民居住错杂,驻防八旗的部分事宜逐渐被纳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旗、民政区由旗人屯、旗地和民人屯、民地这样零散细小区域组成。旗、民基层行政组织的职权缺失及行政区划的模糊性,是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清代东北的社会变迁迫使清政府对旗、民双重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乾隆中后期,旗、民基层行政组织走向融合,旗、民双重管理体制亦从基层开始消解。清末东北八旗管理体制逐渐被裁撤,旗、民双重管理体制终结。光绪三十三年,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正式建立,其与关内行省有着显著的区别。 学术界向来以是否属县为标准,将厅分为直隶厅和散厅。在全国范围内,清末的厅极少属县,东北地区自然也不例外,故上述的化分标准并无太多实际意义。本文将提出“旗厅”、“民厅”的概念,来分析清代东北厅的起源及变化。此外,笔者通过对清末东北道的设置及发展的研究,认为其已向一级正式的行政区划过渡。在吉林省,其功能和正式的一级政区已经变有太大区别。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K249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清朝入关前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节 对清朝入关前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第二节 清朝入关前基层行政制度的起源
    第三节 清朝入关前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行政区划制度及地缘组织的萌芽
第二章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确立及初步发
    第一节 东北三将军驻防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清初东北州县管理体制的发展
    第三节 盛京内务府的设置及其职能
    第四节 陪都建置与东北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
第三章 清代东北官员的铨选及地方行政组织
    第一节 清代东北官员的入仕与铨选
    第二节 清代东北的地方行政组织
    第三节 清代东北的基层自治组织
    第四节 盛京内务府基层组织--以粮庄为例
第四章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清代东北旗、民界线与行政区域的划定
    第二节 清代东北的旗、民行政区划
    第三节 虚拟政区及零散的非旗、非民地
第五章 清代东北的社会流动与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第一节 清代东北旗人经济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旗、民管理系统间的流动--以汉军的来源为例
    第三节 清代东北贱民社会地位的上升--以盛京内务府包衣为例
    第四节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第六章 清末东北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研究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旗民双重管理体制的终结
    第二节 清末东北行省的建立及州县管理体制的发展
    第三节 清代东北的厅、道及政区的层级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矫明君;;近三十年来东北地区八旗驻防研究综述[J];满族研究;2010年03期

2 孟繁勇;;清代盛京将军与陪都机构权力关系的演变[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雪飞;东北三省咨议局、资政院及第一届国会、省议会议员选举考略[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跃;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玄花;沈馆宗藩外交研究(1637-1644)[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立增;清代州县佐贰杂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凯;清前期对朝鲜人越境案件的审理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耿志刚;浅析张凤台的《长白汇征录》[D];延边大学;2007年

4 田亮;清入关前沈阳城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贵;清末吉林省对外交涉机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慧;清末黑龙江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杨孝本;清代辽宁地区城镇地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安娜;清代呼伦贝尔佐领敖拉·昌兴及其巡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亮;清代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张芳;明清时期辽东半岛城镇体系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9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79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