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K249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清朝入关前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节 对清朝入关前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第二节 清朝入关前基层行政制度的起源
第三节 清朝入关前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行政区划制度及地缘组织的萌芽
第二章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确立及初步发
第一节 东北三将军驻防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清初东北州县管理体制的发展
第三节 盛京内务府的设置及其职能
第四节 陪都建置与东北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
第三章 清代东北官员的铨选及地方行政组织
第一节 清代东北官员的入仕与铨选
第二节 清代东北的地方行政组织
第三节 清代东北的基层自治组织
第四节 盛京内务府基层组织--以粮庄为例
第四章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清代东北旗、民界线与行政区域的划定
第二节 清代东北的旗、民行政区划
第三节 虚拟政区及零散的非旗、非民地
第五章 清代东北的社会流动与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第一节 清代东北旗人经济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旗、民管理系统间的流动--以汉军的来源为例
第三节 清代东北贱民社会地位的上升--以盛京内务府包衣为例
第四节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第六章 清末东北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研究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旗民双重管理体制的终结
第二节 清末东北行省的建立及州县管理体制的发展
第三节 清代东北的厅、道及政区的层级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矫明君;;近三十年来东北地区八旗驻防研究综述[J];满族研究;2010年03期
2 孟繁勇;;清代盛京将军与陪都机构权力关系的演变[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雪飞;东北三省咨议局、资政院及第一届国会、省议会议员选举考略[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跃;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玄花;沈馆宗藩外交研究(1637-1644)[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立增;清代州县佐贰杂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凯;清前期对朝鲜人越境案件的审理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耿志刚;浅析张凤台的《长白汇征录》[D];延边大学;2007年
4 田亮;清入关前沈阳城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贵;清末吉林省对外交涉机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慧;清末黑龙江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杨孝本;清代辽宁地区城镇地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安娜;清代呼伦贝尔佐领敖拉·昌兴及其巡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亮;清代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张芳;明清时期辽东半岛城镇体系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9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7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