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钱比价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0-12-04 11:03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清代货币问题的核心,作为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其演变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看到,贯穿清代货币问题始终的是银钱比价,它是理解清代经济社会演变一条重要线索,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以往针对各个时期银钱比价的具体研究比较多,而通过整体和系统梳理以揭示出相关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首先对清代基本货币制度及其在晚清的演变进行梳理,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随后展开对清代前、中、晚期的银钱比价的起因、影响等问题的具体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大致的银钱比价形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了银钱比价背后的货币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社会演变的深刻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具体如下:第一,虚拟化是世界货币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漫长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中,贵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货币单位从重量向象征的演变,劣币驱逐良币,信用制度及商业票据的普及等许多方面都预示着这样的发展规律。从长远看,政府应当把握住货币虚拟化趋势。而清代货币虚拟化的过程并未由清政府主导,而是借助于西方货币制度的渗透和经济侵...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代银钱比价的历史演变


清代银钱比价形成机制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近代中国银本位制下的汇率变动[J]. 贺水金.  社会科学. 2006(06)
[2]清初中日长崎贸易[J]. 李金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5(03)
[3]清代私铸小议[J]. 戴建兵.  中国钱币. 1998(03)
[4]传统人口的城乡结构──立足于清代的考察[J]. 姜涛.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03)
[5]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 袁祖亮,延胜.  历史研究. 1996(05)

硕士论文
[1]晚清私钱研究(1875-1900)[D]. 黄敏.苏州大学 2006
[2]论晚清货币制度的变迁[D]. 郭彦玲.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897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97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