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乳舍”及相关问题的社会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1-01-30 16:28
  东汉文献中有关于"乳舍"的记录。追溯其渊源,应当注意到《左传》产妇"偕出"的记载,有人解释为"出之产舍"。"乳舍""产舍"应是妊娠女子专用产房,有迹象表明其社会公共设施的性质明朗,使用似乎并没有阶级身份和职业等级等条件的限定,因而妊娠女子与初生婴儿可以得到较好的社会保健待遇。考察与"乳舍"相关的礼俗制度,可以探求与原始生育禁忌传统的关系。"乳舍"的历史记忆,使人联想到东汉晚期在复杂文化情境中出现的"义舍""义米肉"等社会公共服务设置的存在。对于相关现象的思考,或许有益于对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认识。有关汉代"乳舍"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当时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待遇的理解,亦涉及新生儿的生存条件。相关社会意识的说明,也有推进社会史研究的意义。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风俗通义》“乳舍”故事之一:颍川富室
二、《风俗通义》“乳舍”故事之二:汝南周霸
三、杜预《左传注》“产舍”说
四、“甲观”“画堂”:太子宫产房
五、“乳舍”与生育禁忌
六、“乳舍”的社会福利史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汉时期的太子宫[J]. 宋杰.  南都学坛. 2019(03)
[2]汉代产育风俗探析[J]. 宋杰.  史学集刊. 2010(04)



本文编号:3009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09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